越国的商业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浙江社会科学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7
分类名称:经济史
复印期号:1995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伴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经营获得长足进步,发展商业成为各国谋富图强的一项重要政策。以“商贾”兴国的越国,其商业发展有些什么特点呢?

      一、越国的经济政策和商品生产

      春秋时期,越国已出现了范蠡、计然等经济专家,并已有一些经济观念与经济政策。

      1、经商理论:《越绝书》卷四计然对越王勾践曾讲到经商的三条原则:一谓息货渔利。计然说:“尝言息货,王不听,臣故退而不言。处于吴、楚、越之间,以鱼三邦之利,乃知天下之易反也。”史传计然曾在勾践伐吴而被吴大败之前,曾经劝告勾践罢战,并以经商为例,要他学会“息货”,即屯积居奇,待机而动。越王不听劝阻,结果兵败质吴。所以勾践得以返国,欲阴图吴,再次召计然问计,计然“息货”渔利之理,并且以他告别勾践三年在吴、楚、越三国经商得利的实践,认为只要按照他的计谋去办,变败为胜是易于翻掌一样。

      二谓“通习源流”。这里,计然说的是经商之理,实质是讲用人之道。计然说:“为若当权者”能通习源流以任贤使能,则转毂乎千里外,货可来也;不习则百里之内,不可致也。人主所求,其价十倍;其所择者,则无价矣。夫人主利源流,非必身为之也。视民所不足,及其存余,为之命以利之。而来诸侯,守法度,任贤使能,偿其成事,传其验而已。为此,则邦富兵强而不衰矣”。撇开政治内容而看经商之道,只要做到货畅其流,讲究供求关系,是不愁做不活生意,而致邦富兵的。

      三谓买卖之策。计然说:“凡举百事,必顺天地四时,参以阴阳。用之不审,举事有殃”,做生意亦然。他以为“从寅至未,阳也。太阴在阳,岁德在阴,岁美在是。圣人动而应之,制其收发。常以太阴在阴而发,阴且尽之岁,亟卖六童货财,以盖收五谷,以应阳之至也;阳旦尽之岁,亟发籴,以收田宅、牛马,积敛货财,聚棺木,以应阴之至也。此皆十倍者也,其次五倍。”就是说照这个道理去经商,可以得到十倍,至少是五倍的盈利。怪不得范蠡别勾践,下五湖,用计然之策五之一,就三致巨富。

      2、价格政策:计然为勾践治理越国经济,制订了一系列的价格和价格政策。以粮食作物为例,他定了六种价格:甲货粢,石七十;乙货黍,石六十;丙货赤豆,石五十;丁货稻粟,石四十;戊货麦,石三十;已货大豆,石二十。无价的,实际上是允许随行就市。这样,就保持了价格和稳定,做到了货畅其流。

      中国历史以农业为本,其余各业为末。为了使农末俱兴,计然还为勾践制订了价格政策。他认为:“籴石二十则伤农,九十则病末。农伤则草木不辟,末病则货不出。故籴高不过八十,下不过三十,农末俱利矣。故古之治邦者本之。货物官市开而至。”“官市”是什么?官市就是市场,计然的经济头脑可见一斑。

      据《吴越春秋》卷九记载,由于勾践这次听从的计然的计谋,“集察纬宿,历象四时,以下者上,虚设八仓,从阴收著,望阳出粜,其极计,三年五倍,越国炽富”。怪不得勾践亦发出感叹:“吾之霸矣。善!计然之谋也。”

      在越国三大夫文种、计然、范蠡的苦心经营下,商品生产已具相当规模,商品十分丰富。

      在以“农末兼营”为立国的指导思想,农业手工业都已具规模经营。就《越绝书》的记载统计就有;纺织业、冶铸业、造船业、养殖业、采伐业、盐业。这些行业尽管都是以官办为主,主要用来为伐吴战争服务。但从中也可以看出,当时的生产规模和民间的生产水平,是相当高的,民间的商业活动,国与国之间的商品交换亦已相当发达。

      主要商品则有麻、葛制品、船只、木材、弓箭与剑、粮食等。

      二、越国的流通渠道

      越国的陆上交通已经四通八达。据《越绝书·记地传》载,从大越城出发,境内记有里程的就有美人宫、乐野、东郭门外南小城、泊阳、夫山、安城里、独山大冢、麻林山、葛山、中山、犬山、白鹿山、鸡山、豕山、练塘、富中大塘、木大冢、官渎、苦竹城、舟室、射阳、巫里、六山、石塘、防坞、杭坞、涂山、朱余、独妇山等三十多处,这些陆上的道路,虽然是为当时宫廷出行、游猎、生产、朝贡服务,但是亦沟通了山地与平原、陆地与海口、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货物交流,促进了商业活动。此外,还有嶕岘、上灶、平阳、富盛、马鞍等地,都是早期于越先民的活动地区,特别是平阳,先后是允常、勾践的旧都,有人行小道均在题中。

      越国与吴国因交换和战争的需要,既有争战又有交往,根据史料分析,当时应有三条主要的对外通道:一是由越至姑苏的西北干道,即由大越至固陵(萧山西兴),渡钱塘江至马嗥(海盐县境内)御儿(桐乡崇福一带)、槜李(嘉兴濮院附近)、射襄(苏浙交界王江泾)然后到达如苏。二是东干道,“出东郭,随直渎阳春亭”,经上虞,余姚、车既、鄞县至甬东,联结现在的宁波和舟山群岛地区。三是西南干道,由越都,以诸暨、乌伤(义乌)、长山(金华)、太篾(龙游)、姑蔑(衢州)、定阳(常山)至乌干(鄱阳湖东部地区),与楚国相联结。

      水上交通亦很发达,向东由山阴故水道,“出东郭,从郡阳春亭。去县五十里”(《越绝书·记地传》),即是富中大塘筑后,山越城连接富盛、陶堰、道墟至上虞曹娥的水上交通线。向西是胜吴之后,利用吴国战俘兴筑的吴塘(今湖塘),沟通了由山阴小城出水偏门经三山,出湖塘,向西边接固陵的通道。西北南,即是迁都瑯琊时,“使楼船卒二千八百人,伐松柏以为桴”的那条海上通道。直到越国被楚国打败后,越王还派师公师隅去东周都城大梁(今开封)向周赧王献舟箭犀角、象齿等贵重物品。这批大量的物品就是通过浙东运到大梁,想必也是利用海道。怪不得《禹贡、杨州》说越国是“沿于江海,达于淮泗”(今本《竹书纪年》魏襄王七年即前312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