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美育是一种感性的情感的生命教育

作 者:
易健 

作者简介:
易健,湖南教育学院中文系,教授,长沙市,410012

原文出处:
湖南教育学院学报

内容提要:

现代美育是一种偏于感性的教育,是一种情感的教育,是一种始终关注人的生存质量的提高的生命的教育。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1999 年 11 期

字号:

      美育到底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教育?这是美育研究中的一个十分重要而又不容回避的理论问题。我们研究它旨在给现代美育定性,揭示其性质,无疑这对现代科学美育观的建立,对于正确把握现代美育的规律,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一

      作为大自然的产儿,同时又作为社会的产儿的人,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是灵与肉、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体。

      “感性”与“理性”是二律背反的两个概念。从认识论的角度说,是人类认识的两个阶段:感性认识阶段;理性认识阶段。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是指人的两种不同的心理机制与功能。感性是指人的感知、想象、情感、灵感、直觉等心理机制与功能;理性是指人运用概念进行推理、判断的心理机制与功能。从人类学的角度说,是指同时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人身上的两种因素。感性因素是指人的本能、欲望、感觉、情感等;理性因素是指人的理智、思考、抽象思维等。从教育学的角度说,是指两种不同的教育形式。感性教育是指一种形象的具体的感染力强的,主要着眼于人的欲望、情感、感知、趣味方面的教育;理性教育是一种抽象的推理的主要着眼于人的理智、智能等方面的教育。

      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有纯粹的感性的人,也不可能有纯粹的理性的人。当然,由于各人所从事的职业以及气质、禀赋等方面的差异,存在于每个人身上的感性与理性因素自然也不会均等。有的人更理性化一些,有的人则感性化一些。但不管如何,作为一个正常的全面发展的人,总是感性因素与理性因素和谐统一的。

      现代生活中的人,既有感性方面的欲望、需求,亦有理性方面的欲望、需求。作为现代的完整的教育,不仅应当有改善人的生存状况、提高人的素质的理性方面的教育,同样也应当有改善人的生存状况,提高人的品位的感性教育。美育就是一种偏重于感性方面的教育。

      长期以来,不少人对教育有种误解,认为教育的任务就是开发人的智能,促进人的理性发展。的确,从认识的角度说,人们认识事物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从具象到抽象的过程,因此,培养和提高人们的判断、推理能力的理性教育确实是人类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我们又必须清楚地看到;作为教育对象的人,并不是抽象的理性的人,而是活生生的有灵魂有生命有肉体的人,是感性与理性,灵与肉相统一的人。顺理成章的是,以促进人的全面、整体发展作为目标的现代教育就没有理由忽视或舍弃感性方面的教育。作为这样一种完整的教育应当既包括培养人的推理、判断能力,促进人的理智、理性能力发展的理性方面的教育,同时也包括培养和促进人的感知、想象、情感、直觉能力发展的感性方面的教育。

      这种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教育就其具体形态而言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美育与其他教育一样,也是一种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理智与情感相协调的教育。但在诸种教育中,美育又是一种偏于感性的教育。这主要表现在:一是它让生动、可感的美的事物直接呈现在受教育者面前,运用形象化的手段教育人,美育始终保持教育手段的生动性、直觉性。二是它让具有极大召唤力、感染力的美的事物呈现在受教育者面前,运用美自身的召唤力、感染力教育人,美育始终保持教育过程的感染性、情感性。三是它让极具观赏价值的美的事物呈现在人们面前,供受教育者任其品味、鉴赏,美育始终保持教育效果的自由性、愉悦性和深远性。

      如前所述,感性教育和理性教育都不是孤立的,二者可以互补互促。感性教育可以通过规范人的感性而促进人的理性健康发展;同样,理性教育也可以通过规范人的理性而促进人的感性的健康发展。但我们也得承认,任何教育都不可能是万能的,都不可能无所不包、无所不到,都会有自己特定的作用与领域。人是世界上最灵巧、最复杂的精神实体,人身上有些感性因素,如人的某些生理、心理的欲望、需求,人的某些趣味、嗜好等,对于单一的理性教育来说,有些是鞭长莫及而无法顾及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美育这种偏于感性的教育,正是对人的理性教育的不可缺少的有力补充。

      美育通过渲泄、引导、升华感性来对人实施教育。

      “宣泄感性”是指在审美教育中使受教育者在自由的轻松的审美氛围中,健康地、文明地释放自身的感性能量。

      人这种灵与肉相结合的有生命的精神实体,身上大量地存在着精神的与肉体的各种生命的能量。它有时表现为一种感性的冲动,驱使人从事某种活动,产生某种行为;有时又表现为一种需求、欲望,使人形成某种情感、情绪、趣味。这种由人的本质力量所派生出来的人的各种感性的生命能量一定要在人的各种生命活动中释放出来。

      人类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任何企图阻止与压抑这种能量释放是无济于事的,长此以往,只会扭曲人格、异化人性。可见能量的释放是必然的,但我们又知道,能量释放的方式又是有善恶、美丑、文明与野蛮之分的。因此,问题的关键不是压、也不是堵,而是通过文明的方式让它有效地健康地释放出来。美育就具有这种功能。在生动活泼的审美活动中,赏心悦目的美的事物引起了受教育者的审美注意,受教育者立即开启了感知的大门,千姿百态的美反映到受教育者的脑海中,引起“神与物游”、“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不仅感官活跃起来,情感也被激发了,想像丰富了,人的感性得了文明地有效地释放。古希腊人认为音乐就具有这种“宣泄”功能,它能把人带到自己意识的深处,帮助人把自己那些长期被压抑的未能表现的潜在的能量很好地释放出来。音乐家柯普兰也认为:经典的音乐作品能“唤起我们原已存在而有待于唤醒的精神的有顺序的反应”。如优美、动人、健康的爱情歌曲,能帮助人“有顺序的”释放出某些性爱的能量;高昂、悲壮、气势豪放的歌曲,能泄导人们愤怒、慷慨、激昂的情绪;情调悠然、节奏舒缓、旋律典雅的歌曲能平衡人燥动不安、焦虑烦闷的情绪。聆听音乐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释放身上的这些能量。近些年来,“卡拉OK”这种演唱形式的普及,人们由被动地“听”,到主动地参与表演,尽情地引吭高歌,使潜藏在内心的音乐表现欲望以及各种复杂的情绪得到充分的发泄,从而获得了愉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