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经济反周期调控“政策搭配”探析

作 者:

作者简介:
刘义圣 福建社科院《福建论坛》编辑部

原文出处:
经济学动态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F10
分类名称:国民经济管理与计划
复印期号:1999 年 10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经济状况的严峻性和“政策搭配”的必要性

      正在驶向21世纪的我国经济,挑战与机遇并存,但就当前经济现实而言,挑战多于机遇,形势不容乐观。考察最近一个十年的经济发展轨迹,不难发现我国经济的起伏变化具有周期性质,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1989年跌入低谷,1991年开始启动,1992年进入新一轮的高速增长,1993年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开始实行从紧的宏观调控,经济增长速度便逐年下滑,一直处于低状态运行之中,GDP增长率从当年的14.2 %下滑至1998年的7.8%。经济周期波动的成因主要在于社会有效需求不足。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1994年为30.5%,1998年11月为7.6 %;社会固定投资总额增长率,1993年为61.8%,1997年约为10%。当前,由于社会有效需求不足,物价水平持续走低,企业产品积压,效益普遍下滑,下岗职工人数呈扩大之势。这些情况表明,我国经济目前存在“通货紧缩缺口”(deflationary gap),有效需求不足将是今后一段时间宏观经济的基本态势,国家将不得不直面“通货紧缩”,短期内需要进入“需求管理”(demand management), 进行经济反周期调控(见图示)。

      一个开放国度的社会需求包括国内需求和国外需求(主要是出口需求)。在存在“通货紧缩缺口”的情况下,政府可以通过扩大国内的和国外的需求来拉动经济的增长。但就我国当前实际情况来看,由于东南亚金融风波引发的世界范围经济衰退的阴霾尚未最后散去,通过扩大出口增加社会需求的难度将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政府必须立足于扩大国内需求,把扩大内需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国内需求又包括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当前,市场冷却,企业和民营投资者对市场缺乏良好的利润预期,故投资意愿不足;而居民储蓄倾向偏重,消费观念陈旧,以及存在着对未来收入与支出预期的不确定性,购买意愿不强,使国内消费需求的增长产生迟滞性。在这种情势之下,必须由政府介入,施行“反经济周期”的宏观政策,通过提高政府支出水平,增加政府对物品和劳务的需求,将社会闲置资源吸收到生产中去,为扩大内需“添把火”,方始有望使经济走出低谷,重拾升势。

      反周期调控,即“逆经济风向行事”,在经济高涨时抑制经济过热,在经济萧条时刺激社会总需求增长。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政府反周期调控中的“两大支柱”,是宏观经济中两只“看得见的手”。一般而言,财政政策决策时延长,对经济情况变化反应较为迟钝,而货币政策决策时延短,对经济情况变化反应较为灵敏;但前者是通过政府预算直接地调节社会总需求,收效较快,后者则是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传导工具间接地调节社会总需求,收效较慢。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之间的这种差异性,使两者的配合协调成为必要。同时,由于投资、消费、国民收入、货币供应量、利率等社会经济变量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这又使得两者的配合协调成为可能。理论与实践都已证明,只有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结合起来,配合成整体性的宏观经济的战略措施,才能更好地发挥调节作用,产生全面的调节效果,达到预期的政策目标。

      

      示意图中,纵轴OD表示总需求,横轴OY 表示总供给或国民收入,45度线上每一点都表示总需求与总供给相等;AD' 为充分就业所要求的总需求曲线,它与45度线交于E',决定国民收入水平为OH' 即均衡收入,这时既无失业又无通胀;AD为实际的总需求曲线,它与45 度线交于E,决定国民收入水平为OH,OH<OH', 表明这时存在失业和生产设备的闲置;实际的收入水平OH小于充分就业时的收入水平OH', 是由于实际总需求AD小于充分就业的总需求AD'而造成的,AD和AD' 之间的差距E'K就是“通货紧缩缺口”。

      二、“政策搭配”需要精细运作和巧妙平衡

      宏观经济系统的运行既复杂又矛盾,经济目标之间往往是互相对立和互相排斥的。“零通胀”的代价常常是伴有失业率增加的痛苦,而经济高速增长又时常发生通货膨胀的偏向。我国前一历史时期的经济具有“短缺经济”特征,存在“投资饥渴症”,社会需求过旺,有通货膨胀的偏向;现阶段我国经济则从通货膨胀走向其反面,出现了通货紧缩。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是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如果处理不当,就会陷入顾此失彼的窘境中。所以,政府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行反周期调控,在“供给略大于需求”和“需求略大于供给”这两种状态之间进行选择时,必须谨慎从事,精细运作,巧妙地折衷平衡,做到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才有可能达到比较令人满意的政策结果。

      纵观世界各国在反周期调控中的实践和经验,一般是根据本国某一时期政策调控目标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政策组合。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二者的配合使用一般有四种“松紧搭配”形式:松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紧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松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紧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总之,就是要运用有货币政策支持的财政政策和有财政政策支持的货币政策,相互搭配,互相克制,以便起到综合效果。那么,结合我国当前面临社会总需求不足的实际情况,反周期调控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搭配的模式应如何选择?

      紧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是抑制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的有效手段,但用来对付通货紧缩问题,却犹如雪上加霜,会造成更加严重的经济衰退,故它是一项与当前经济情况相左的政策搭配;紧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的配合使用,一方面紧缩政府开支,减少社会总需求,有利于稳定物价,另一方面又扩大货币供给,降低利率以刺激投资,增加社会总需求,这样社会总需求维持不变,无助于解决经济中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松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的搭配使用,也不能在短期内刺激社会总需求的增长,因为政府在扩大财政支出增加社会总需求的同时,由于货币供给的减少导致利率上升,抑制了投资需求从而抑制社会总需求的增加,所以在当前也不是一项积极可行的政策搭配。与上述三项政策搭配形成对照的是,松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搭配使用,对于解决社会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是最为有效的,因而也是最为常见的。这一政策搭配, 一方面政府的支出具有和投资一样的“乘数效应”(multiplier effect), 即政府的支出变化将引起总需求从而国民收入的成倍数的变化;另一方面货币供应增加,促使利率下降,引致投资增加,再通过乘数作用使总需求从而国民收入更大幅度地增加。所以,这是一项较为猛烈的政策搭配,但在现时用于扩大内需恰恰是一项积极的政策措施,正所谓“乱世用重典,顽症下猛药”。如果说上述“双松”政策在我国“短缺经济时代”,由于经济的常态是需求大于供给,没有一定的存货和剩余劳动力,尚不具备实施条件的话,那么经过20年的改革和发展,现时我们不仅已经具备了实现“双松”政策作用所需的物质条件,而且也具备了一定的实现政策作用所需的体制条件和经济传导机制条件。所以,当前实行“双松”政策不仅是积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