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走出困境的根本途径就在于转换经营机制,全面地、有效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当前,虽然国企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但是遇到的困难和阻力也越来越多。这需要我们除了要有企业改革必胜的信心之外,还要寻找更多的方法去解决这些问题。而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就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可惜有人把它看成企改的包袱。我们认为这是一种无知和偏见。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之所以在许多国企改革中没有“使上劲”,并不是因为它“无用”,而是因为人们在认识上存在着误区,在机制上存在着弊端,方法上存在缺陷。所以,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 一、转换机制 国有企业搞不好主要还是个机制问题,这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同样道理,存在于国企之中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搞不好也是机制问题。如果还按照原来的样子,采取“自我循环”、“自成体系”的机制,当然不会有什么作为。因此我们认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适应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逐步建立一套科学有序、稳定协调、高效持久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具体表述就是:①责任机制。明确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应负哪些责任,部门应负哪些责任,用什么标准或目标来衡量和考核,责任落实到人头,才能真正使工作到位。②激励机制。首先,制定鼓励和激励政策,赏罚严明,充分调动政工人员的积极性。其次,形成良好的工作环境,企业上下全体人员都要对思想政治工作有个认同,使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有一种强烈的荣誉感。再次,落实待遇,真正做到政工人员的待遇与同级行政人员相一致。③保障机制。主要是物质投入和组织上的保证。资金上要有“铁预算”,不能凭领导个人好恶随意改变经费安排。人员上要安排“精兵强将”搞政工,决不能把思想政治工作部门当成“养老院”、“休闲馆”,而应把它当成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有机一环。 二、走出误区 第一个误区就是谈大不谈小,谈远不谈近,忽视两者的统一。主要表现在离开企业的实际讲空道理,搞形式主义,作表面文章。工作的主导思想主要是对上级负责,工作的标准是贯彻上级精神看会开了没有,文件发了没有;理论学习看培训了多少人;下基层调研看去了多少次。似乎活动越多越好,规模越大越好,时间越长越好。而对职工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出现的思想问题不关心,甚至绕着走。这样的思想工作显然没有力量。思想政治工作的最大特点就是现实性和针对性。就是在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琐碎的问题中,把大家的思想统一到大目标上来。离开这些现实的琐碎的小事,思想政治工作就失去了对象,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如果思想政治工作者走出神圣的殿堂,去研究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出现的热点问题,那么思想政治工作一定充满勃勃生机,一定是大有作为的。 那么,抓“琐碎事”怎么会是高标准?其实这是一个很好理解的问题。大和小是辩证的统一,小事件件连大事。我们过去有一个说法,个人的事再大是小事,国家和集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这种形而上学的观点怎么也抓不好大事。比如,现在搞改革,要转变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利益格局要发生重大变化,如果职工对这种变化不理解,改革就很难进行。不是说要突出服务的观念吗?如果我们不能自觉地把工作的着眼点放在这样的位置上,真正把企业发展的难点、职工关注的热点作为工作的重点,又怎么能搞好服务;不抓这些事,又怎么能谈大事。所以我们认为应从本单位的实际出发,单纯跟着上面转,把经过努力能做到的尽量做好、做实、做出实效。切忌一阵风、一刀切、重形式、轻实效、招实害。 第二个误区是以人划线。有人认为,政工部门的工作是思想政治工作,与业务无关;业务部门的工作是纯业务,与政治无关。在这些人看来,他们的工作只具有与本岗相一致的单纯属性。这又是一种形而上学。把政治与业务割裂开,在认识上是个错误;在实践中是一种危害。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决定政治,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没有经济,政治就不能存在;没有政治,经济也难发展。两者是辩证的统一。在实践中两者是统一的,问题在于每个人是否有这样的自觉。比如,厂长每下达一项生产任务,他首先讲政治,诸如整体利益、国家集体个人关系,他个人为企业表现出的献身精神和人格魅力等。可是,有些厂长往往认为政治与经济工作有矛盾,看不到自己一天也离不开政治。搞政治的同志也有这种情况,他们不把企业效益看成自己工作的成果,眼里看重的是完成上级布置任务的形式。所以,我们认为,无论是搞业务的,还是搞政工的,都要先走出误区,才能协调配合,各有作为,取得更大效益。 三、改善方法 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思想观念的不断转变,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也要发生根本变化。那么究竟应发生哪些变化呢?我们认为应在遵循继承优良传统基础上不断改进创新的原则前提下,实现两个根本转变。 1、发挥创造性、突出个性。随着改革不断深入和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企业经济结构千姿百态。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也不应是老面孔、老模式,也应有创新和个性。在工作内容上尽量减少“规定动作”,增加“自选动作”。使每个企业每项工作都有自己个性。具体讲应在四个方面有所突破。一是方向上要突破自我服务、自我循环的界限,转向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二是内容上突破单纯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界限,变为直接参与和配合企业各项工作。三是在对象上要突破局限于企业内部职工界限,扩大为多方位多层次。不仅面向企业职工,而且面向社会股民、企业客户和社会公众。四是手段上要突破小容量、低水平的界限,广泛运用现代化工具和社会传媒,提高工作效率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