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想政治工作走向科学化的道路上,心理科学给思想政治工作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然而,正象“心理学”毕竟不是“政治学”一样,思想政治工作毕竟不是心理辅导。因此,对于在高校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辅导的人员来说,能否在思想上比较清晰地认识到两者的区别与联系,对其成功地完成教育任务,显得十分重要。 一、关于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辅导关系的两个认识偏向 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辅导员一直是一支不可缺少的生力军。大学生成长的健康与否与辅导员工作的有无成效有着直接的关联。辅导员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解决问题的“观念—方法”体系。然而目前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对待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辅导两者的关系上仍存在着两种认识偏向。具体地说: 1.心理问题政治化。有些人认为思想工作与心理辅导两者没有关系,因此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容易把心理问题当成政治问题来处理,心理辅导被不恰当地忽视了。其主要原因是:(1)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缓慢,生活水平提高不快,人们的主要注意力放在温饱问题上,心理问题没有进入视野范围之内,有人就认为:心理咨询是现代社会的奢侈品,就象“休闲文化”是发达地区才能提倡的奢侈品一样。(2)受政治挂帅思想的影响,把人们的一切心理问题都看作是思想觉悟的高低、思想品质的好坏,不能正确、科学和客观地认识、对待心理问题。(3)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大潮中,容易把人们的需要、目的和动机都简单地看成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忽视社会变革对人们内心世界带来的震荡和不安。(4)在人的素质上只重视政治觉悟、知识水平和身体健康,忽视了人们心理素质的提高。一句话,就是用思想政治工作完全代替心理辅导,把心理问题归结为思想品德问题,即把心理疾病同思想认识上的错误划等号,这就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面对学生心理成熟落后于社会化过程这一实事时束手无策。 2.政治问题心理化。有些人夸大心理辅导在教育工作中的作用,认为心理辅导应该完全代替思想政治工作。这是由于随着心理辅导热的不断升温,一些人认为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已经过时,提出心理辅导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条崭新道路”,是“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的一种新形式”,由此把学生的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等同起来,主张用心理辅导代替思想教育,用心理辅导取代传统的思想教育方式,这就致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矫枉过正,工作失去方向,教育的收效也就无从谈起。 上述有关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辅导关系的两种认识偏向,对于我们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必须在理论上纠正这些偏向。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二者的关系加以重新认识。 二、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辅导的区别与联系 从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辅导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主要表现为二者的工作内容、侧重点、方法途径以及具体目标不同,联系——主要表现在工作对象、总体目标以及部分内容有交叉、相同或相似的一面。 1.二者的区别 在这里着重想从下面几个方面分析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辅导的区别。 (1)功能与目的不同 一般地说,思想政治工作着眼于社会,着眼于国家,着眼于时代任务;心理辅导则着眼于个体。如果说思想政治工作还可以用“大手笔”的话,那么,心理辅导则完全是“涓涓细流”。 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与目的在于教育和帮助学生认识国家的形势和任务,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思想水平,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心理辅导则着重教育和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健康的自我形象,提高学生的心理水平。 成功的思想政治工作虽然也要考虑学生学会处理人与自身、人与他人的关系,但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其学会处理人与社会、人与国家的关系,因而思想政治工作是着眼于宏观的领域,宏观的视角;心理辅导虽然也要帮助学生认识人与社会、人与国家的关系,但主要目的是帮助其学会处理人与自身、人与他人的关系,所以心理辅导着眼于微观的领域。 由于思想政治工作往往倾向于着眼大局,因此容易忽略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而心理辅导往往着眼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因此容易忽略学生的政治方向问题。 (2)原则与方法不同 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侧重于主动出击,积极发现,解决问题;而心理辅导强调遵循志愿性原则,一般是坐等来访者上门,这是由其工作性质及心理规律所决定的。思想政治工作常常是“教师找学生”,因而显得教师主动,学生被动;而心理辅导常常是“学生找教师”,因而显得学生主动,教师被动。(当然,被动不等于消极。) 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有很多,包括系统授课、思想政治报告、学习与讨论、检查与评比、表扬与批评、参观与访问、个别交谈等等形式;而心理辅导的主要形式是个别交谈。但二者在个别交谈上仍有不同:思想政治工作强调教育与灌输,注重说服与言传身教;而心理辅导强调宣泄与疏导,注重倾听与感情沟通。思想政治工作主要采用一些经验性方法,解决人的意识领域中的问题;心理辅导却常常采用一些特殊的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有时可以探察出人的潜意识当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