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尚的道德情操,一直是教师师德的根本标志,也是教师整体素质中的核心部分。“近朱者赤”,高校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主要执行者,对祖国未来人才的影响至关重大,要培养跨世纪的社会主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加强高校教师自我道德修养,提高自身素质,乃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 一、教师的社会地位决定了教师自身道德建设十分重要 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离不开知识分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更离不开知识分子,而教师作为知识分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文明传播、知识启蒙中的作用是他人无法替代的。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大批人才。我们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也就是说要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才能保证现代化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就在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两个素质的提高都离不开教育的力量。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的,教育代表着国家的未来,体现着国家和阶级的意志。要建设好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就必须重视教育,尊重教师。究其原因,正如列宁所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种灵魂主要是指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准。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教师的思想道德建设和品行修养都走在社会的前列。所以也只有抓好高校教师思想道德建设,对整个社会文明的发展才能有典范作用。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用自己的品德修养、情操、作风仪表、对国家、人民和社会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起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教师,犹如一台精神文明的播种机,通过不断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品学兼优的毕业生,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种子撒向四方,才使中华民族优良的文化和道德传统得以代代相传。所以,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宝贵资源的教师,只有具有优秀的道德品质才能对全社会有极大的感染力,才能在精神文明建设的最前沿阵地发挥抗御西方文化污染、道德侵蚀的积极作用,才能推动社会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 二、对大学生身心的塑造需要重点突出教师道德建设 从学校教育工作的活动过程来看,它包含三个要素:教师、学生和教育环境,而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是关键角色。教育工作的效果如何?能不能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取决教师的知识才干,最重要的是教师的思想道德、高尚的情感对学生的直接影响。 从学生角度来说:在心理上和道德上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模仿教师,因此,教师的道德品质,日常言行和生活细节,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都有着重要的表率作用和教育作用。教师的道德行为往往是学生的先导。特别是在高校,由于大学生已具备了辨别是非的能力,他们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不像小学生或中学生常常模仿教师的一些外部特点,而更注意教师心灵深处的丰富内涵,他们最佩服的是既有渊博知识、又有崇高品德、乐于帮助学生的教师。教师的道德因素对大学生的优良品格形成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教师的威信、威望、良好的素质和教学过程中正确人生观、正确思想渗透来进行的,这种影响虽是无形的,但其作用却是巨大的,教师是通过自身的影响力去塑造学生。教师的影响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品德作风,它是指教师的道德情操、品行、人格和作风等。良好的品德作风主要包括高校教师有热爱事业、乐于奉献的蜡烛精神,能甘守清贫,克己奉公、信用诚实、识大体顾大局、处处以教育利益为重、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具有优良品德和完善的人格是教师影响力的基础和关键。二是专业知识。作为高校的教师,必须有丰富的知识结构和精深的学术,才能胜任教师的工作。三是教学方法。怎样向学生传授知识,怎样把教书与育人相结合,这也是教师工作的重要方面。四是师生关系。因为教与学是一种双向活动,仅靠单方面的传授是无法开展的,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需要教师的注意、关心、肯定和指导,大学生的“向师性”,依然是师生交往中的显著特点,同时,大学生又有自己评价的标准,有较强的独立性。作为高校的教师,就应以社会主义的思想和道德为指导,全身心地关心、了解和热爱每一个学生,全心全意地去塑造他们。特别是对学习成绩差,道德水平低的学生,更应通过自己的优良品德去感化他们,只有这样,才能完成教师的高层次的教学工作。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并不是单一的,它是由多种因素所构成,但在这诸多因素中,笔者以为优良的品德是教师对学生影响力的关键,其他因素无一不与品德相连接。 三、中国教师道德传统的继承性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重点突出教师道德建设 作为有着数千年优良传统和道德体系的中国,历来十分重视教师的为人师表,重视教师在道德建设中的示范作用,历来也都把教师当作完美人格和优良道德的化身。“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者,人之模范也”同样也是传统文化对教师的要求,要求教师的言谈举止、仪表形态,都必须以身作则,“教者必以迁”,“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1〕。教育者,没有优良的品格,就不可能对学生做好“长善”与“救失”工作。荀子曾对教师的道德作用作过精辟的论述:“礼,所以正身也;师,所以正礼也。无礼,何以正身?无师,吾安知礼之为是也?”〔2〕在他看来,教师的道德品格,知识才能等“师法”是影响学生品德形成和一生行为非常重要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