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618(2022)02-0031-05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赢得了疫情防控阻击战,稳定住经济发展和社会秩序,铸就了伟大的抗疫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使之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1]以“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为核心的抗疫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延续,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生动的素材和鲜活的内容。高校要以“三同”联动教育主体、以“三全”优化教育内容、以“三多”拓展教育渠道,凝聚思想政治教育合力,将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教育教学实践,帮助大学生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政治定力、时代感召和社会关切。 一、以“三同”联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思政课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主导,同时要加大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2]人的实践性构成人作为主体的基本规定性。“人有什么样的实践性、从事什么样的实践活动,也就有什么样的人性、主体性,也就是属于什么样的人、主体,这二者是同一的。”[3]抗疫实践是一次生动而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将抗疫精神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有效激发学生主体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以“同学”激发主体动能 对个体而言,“学”具有独立性;对群体而言,“学”是学习共同体。“同学”是共同学习,是个体与群体增进交往从而形成的“互相成就的学习者”。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群众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对全体大学生的覆盖。而“同学”能加速学习共同体的建立,并且能从内部加强个体之间的联系,不断巩固群体的学习积极性。 实现“同学”需要构建由学习目的、学习情境、学习关联组成的充分有力的“学习场”。一是学习目的。这是形成“同学”的首要因素,也是强化学习动机的持续因素。当前,新冠肺炎疫情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全球抗疫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从伟大抗疫精神中汲取奋发图强的精神动力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推动大学生“同学”的关键。二是学习情境。这里的学习情境不仅是指学习的物理环境,而是更侧重于学习过程中创造出的让学生沉浸其中的软环境。例如,高校可以将万众一心抗击疫情的战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课堂,把疫情防控战斗中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转化为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抗疫精神的深刻内涵,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和奋斗精神。三是学习关联。在“同学”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力会有层次地表现出来,学得快、学得好的学生会表现出积极的能动作用,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自觉地进行学习提升与自我完善。同时,抗击疫情过程中,一大批学生志愿者不畏疫情、勇于担当,成为抗疫队伍中的重要力量,充分彰显出新时代的青春力量。在“同学”中树立这样的榜样,也会推动学习关联正向发展,从而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以“同龄”推进教育内化 大学生群体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疫情暴发后,直接参加抗疫的医务人员中,有近一半是“90后”甚至“00后”,他们是与大学生心理状态、成长经历、价值观念等最为贴近的同龄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为他们点赞:“青年一代不怕苦、不畏难、不惧牺牲,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责任,展现出青春激昂的风采,展现出中华民族的希望!”[4]用同龄人的先进事迹来教育引导学生,更能引起学生的共情共鸣。 榜样对于可塑性强的大学生而言,具有价值引导、目标激励、人格协调和行为规范的作用,而同龄榜样更容易激发他们见贤思齐、对标比学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学校要积极挖掘大学生同龄人用新的传奇弘扬民族大义的感人事迹,树立同龄榜样,从而为爱国主义注入时代的生命力和现实的号召力,通过宣传同龄人的成长、讲好同龄人的故事,用同龄人的抗疫事迹激励同学们向榜样看齐。这种内在心理驱动力有助于大学生在同龄榜样中自觉汲取成长的精神养分,在专业学习上培育刻苦钻研、精益求精、求真务实的科研精神,在个人品格上厚植忠诚担当、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爱国情怀。 (三)以“同时”增强主体体验 伴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以网络、移动数据为载体的新型信息获取方式已经明显改变了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尤其在疫情期间,网络消解了疫情造成的空间封锁和距离隔阂,从次要的、辅助的学习载体成为主要的、核心的学习载体。教学主阵地的迁移,越发加剧了网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渠道的紧迫性。 在全国人民与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的过程中,很多青年学子既是见证者、经历者,还是参与者,甚至是贡献者,每个人的在场性都非常强。立足互联网的实时性和普及性,经历过不同抗疫过程的大学生以及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抗疫力量再一次“同时”在场,以抗疫故事为基础、以思想收获为升华,形成直观、生动的抗疫教材,在互动中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性。而在“后疫情”时期,国家既要保证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转,又要加强公共安全防范。对高校学子而言,抗疫进行时既是学习进行时,更是行动进行时。如何在抗疫精神的感召下,不断实践抗疫精神,规范抗疫行为,积累抗疫经验,是对学好抗疫精神的最佳检验。考虑到专业差异和实际需求,高校既要鼓励学生投身差异化抗疫中,又要积极引导学生自发组织的抗疫行动,确保他们在安全可控的范围内学思践行。 二、以“三全”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