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544(2021)02-0027-10 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无产阶级政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列宁所领导的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①作为世界上第一个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在不同时期都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置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十月革命后,在新政权面临多重挑战的背景下,为了维护和巩固无产阶级政权,推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列宁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观点,并在实践中予以深化,为国内战争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也为苏俄的经济发展创造了稳定的社会环境。认真回顾和系统总结列宁在十月革命后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精髓与实践经验,对于我国在新时代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 一、十月革命后列宁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出场逻辑 出场学认为,任何理论与实践都不可能从“无”中而生,独特的出场语境构成了它们的“前理解结构”。推而论之,十月革命后列宁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在复杂语境下的时代产物。它既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继承和发扬,也直接源于捍卫无产阶级政权与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迫切需要。 (一)理论逻辑:经典作家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提供了思想资源 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探索,构成了列宁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出场的基本依据。虽然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文本中并没有明确含有“思想政治教育”的术语,但他们早已关注到这一客观存在着的实践活动,从不同方面阐述了无产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并多使用“政治教育”“理论教育”“宣传鼓动”等概念来表达。如在无产阶级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写道,“共产党一分钟也不忽略教育工人尽可能明确地意识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敌对的对立”[1](p65)。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自发的工人运动并不能产生科学的阶级意识,因而也难以认识到自身的历史地位和使命,无法开展革命的运动,实现科学的斗争。如恩格斯在总结德国1848-1849年革命经验时所指出的,“无产阶级群众虽然人数众多,但是没有领袖,没有受过任何政治教育,容易惊慌失措,或者几乎是无缘无故地怒不可遏,盲目听信一切流言蜚语”[2](p623)。因此,无产阶级政党需要不断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帮助工人认清自己的历史地位及任务,促进其阶级意识的生成。显而易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既是无产阶级政党的使命担当,也是马克思恩格斯在长期社会主义实践中所提炼出的宝贵经验。并且,马克思恩格斯还就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方法、原则问题进行了相应阐述,留下了丰富的思想遗产,为列宁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形成提供了理论资源。 (二)实践逻辑:捍卫政权与国家建设需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着内外部矛盾交织的严峻局面。其一,俄共(布)虽然顺利夺取了政权,但是新政权并不稳固,国内的沙皇残余势力和反革命分子与国外的帝国主义者们相互勾结,对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发起武装干涉和军事围剿,企图将其扼杀于襁褓之中。1918年春夏之交,英、美、法等国所组成的帝国主义联盟开始了对苏俄的侵占和掠夺,苏俄国内的反动势力也乘机发动叛乱,苏俄的经济建设被迫中断。在这种内外交困的危急形势下团结一致、凝聚人心,捍卫和巩固新生政权无疑具有首要意义。其二,十月革命的胜利并未完全根除资本主义,苏俄还存在大量“资本主义遗留给社会主义的传染病、瘟疫和溃疡”[3](p210)。在新政权建立之初,许多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投身到苏维埃建设事业中来,而他们又无法一下子就摆脱自己的小资产阶级偏见。这就导致错误思潮在党政机关乃至社会中滋生蔓延。因此,苏俄需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清除这些形形色色的“传染病”,捍卫思想的纯洁性。其三,帝国主义战争和十月革命后的国内战争使得苏俄经济遭到灾难性破坏,市场混乱、经济萧条、田地荒芜、缺吃少穿,人民生活极为困难。在满目疮痍的俄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可谓是一项史无前例的事业,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来建设社会主义成为列宁所领导的俄共(布)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此背景下,列宁于十月革命后陆续主持召开了多次全俄教育工作代表大会、全俄社会教育代表大会等会议,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对十月革命后无产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进行了深刻阐述。总而言之,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地位变化,给俄共(布)带来了多重挑战,也为列宁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形成夯实了现实基础。 二、十月革命后列宁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思考 列宁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原则与苏俄具体国情结合的产物,也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首次理论探索,它是完整且深刻的。认真爬梳列宁论述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相关文献,可以发现列宁对社会主义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缘由、原则、目标、主体、内容等多个问题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思考。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缘由:实现无产阶级专政 十月革命后,资产阶级开动了全套宣传机器来污蔑无产阶级政权的教育任务,列宁对此展开揭露和批判。首先,他深刻批判了资产阶级社会中那种将教育与政治脱钩的虚伪说辞,指出实际上“一切资产阶级国家的教育同政治机构的联系都非常密切,虽然资产阶级社会不肯直率地承认这一点”[4](p442)。在此基础上,列宁揭示了政治与教育之间的密切关联,提出“教育不能不问政治”的观点,指出社会主义教育的关键就是坚持教育与政治相联系,要用无产阶级的真话来揭穿资产阶级的“真话”。其次,列宁认为,俄国要从资产阶级主导的社会转向无产阶级主导的社会是一个很艰难的转变。一方面,无产阶级在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中占据少数,资产阶级的势力还相对较为强大。另一方面,一些劳动群众还带有旧制度所遗留下来的思想残余和生活习惯。列宁认为,用思想改造的方法来培养和教育劳动群众,使他们改变旧风气,是当前俄共(布)的首要任务,“无产阶级如果没有培养出高度的觉悟、严格的纪律以及在对资产阶级作斗争时的无限忠诚……那就谈不到实现无产阶级专政”[4](p442)。在这里,列宁不仅准确把握了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原因——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同时也体现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有属性——阶级性的深刻洞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