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707(2021)1-0054-06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聚焦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性问题,结合我国育人新形势,提出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育人目标,为党和国家新时代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要实现这一目标必然离不开科学有效的思想指导。而在社会主义史上,列宁不仅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也是对社会主义新人培育问题展开深入探索的理论家。他虽然没有直接使用“社会主义新人”(以下简称“新人”)这一概念,但他将共产主义第一阶段明确为社会主义阶段,并使用了“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新一代人”“全面发展的和受到全面训练的人”“会做一切工作的人”[1]29等概念,已经蕴含了其独特的“新人”观。尤其是他将马克思主义育人思想与俄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相结合,就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培育“新人”这一主题,从实践起点、路径依托、行动支点三个维度展开系统探索形成的“新人”培育方略,至今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新时代,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征程中,考察列宁的“新人”培育方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实践起点: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 理论上清醒才能有思想上的坚定。只有使广大群众对共产主义优越性及其实现的长期性、曲折性和必然性建立全面而正确的认识,感受到共产主义的实践感召力和价值魅力,并确立自觉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决心,“新人”的培育才能获取坚实的思想前提。而要形成这一前提要以群众对共产主义目标和理论的深刻把握以及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坚定认同为基础。据此,加强对群众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无疑是培育“新人”的实践起点。这一点,在列宁那里也有深刻体现。 (一)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在列宁看来,马克思主义是共产主义的理论来源和内容依据,而具备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则是群众正确认识和建设共产主义的必要前提。为此,要培育“新人”就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一是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在列宁看来,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是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思想前提。在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初期,他就指出,“严格的无产阶级世界观只有一个,这就是马克思主义”[2]271,而无产阶级只有沿着马克思的理论道路前进,才能不断接近客观真理(但决不会穷尽它);而如果离开了马克思主义,那么除了混乱和谬误之外,什么也不会得到,这是从马克思主义者所同意的见解出发“所能得出的唯一结论”[3]145。十月革命胜利后,他又进一步指出,虽然工人运动中出现过形形色色的工人阶级思潮,但只有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才是革命无产阶级的利益、观点和文化的正确反映,这已被现代历史的全部经验和《共产党宣言》发表半个世纪后的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所证实。而且,马克思主义也是“俄国在半个世纪里,经受了闻所未闻的痛苦和牺牲,表现了空前未有的革命英雄气概,以难以置信的毅力和舍身忘我的精神去探索、学习和实验,经受了失望,进行了验证,参照了欧洲的经验,真是饱经苦难才找到”的,是经过实践验证的“唯一正确的革命理论”[1]6。在他看来,俄国之所以选择马克思主义不仅是因为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使一切社会党人团结起来,社会党人能够从中取得一切信念并能够运用该理论来确定斗争方法和活动方式,有效推动了俄国革命走向胜利,还因为“共产主义是从人类知识的总和中产生出来的”,而“马克思主义就是这方面的典范”[1]333。他认为,建设共产主义更是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这不仅缘于马克思的学说以人类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所获得的全部知识为基础,在对资本主义作了最确切、最缜密和最深刻研究的基础上,得到了资本主义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然性,为共产主义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还缘于它是马克思将人类思想所建树的一切“放在工人运动中检验过,重新加以探讨,加以批判”的产物,是“那些被资产阶级狭隘性所限制或被资产阶级偏见束缚住的人所不能得出的结论”[1]334,具有突出的优越性。而正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他不仅很早就提出了无产阶级政党要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丰富马克思主义宝库,将其通过“灌输”的方式交给工人群众、培养青年群众革命世界观等思想,还在十月革命胜利后将群众学习共产主义、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作为党的重要任务,以提升群众的马克思主义素养,更好地建设共产主义。显然,使群众认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是列宁培育“新人”的重要立足点。 二是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在列宁看来,虽然马克思主义是正确的理论,但群众能否坚持正确的态度对待理论则至关重要。基于此,列宁很早就高度重视对群众的马克思主义正确态度的养成,尤其强调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方面,在认识方面,他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绝不是“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而社会党人“如果不愿落后于实际生活,就应当在各方面把这门科学推向前进”[4]161,与时俱进是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在运用方面,他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活的灵魂”就是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正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4]161,为此,要发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就必须探索出“一种适合俄国条件并且为俄国条件所需要的马克思主义”[4]149。总之,在列宁看来,使群众破除对马克思主义的僵固化、教条式理解,注重理论的与时俱进和运用上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具体化才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只有如此,才能使群众产生对共产主义优越性的正确认识和价值认同,继而排除阻力,保持思想定力,自觉成为“新人”,而这也是列宁培育“新人”的重要思路。 (二)加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 在列宁那里,推进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不仅必要,而且重要。如果说,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可以为培育“新人”提供理论前提的话,那么,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则可以为“新人”的培育贡献强大的情感和意志支撑。在他看来,推进这一教育更应当使群众形成以下认识。 一方面,共产主义的实现不可能一蹴而就,平稳顺利,而是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曲折在所难免。列宁认为,共产主义作为人类社会的最美好的社会形态,其实现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十月革命后,虽然落后的俄国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权,但并不意味着它的实现,那种“目前就企图提前实现将来共产主义充分发展、完全巩固和形成、完全展开和成熟的时候才能实现的东西”的做法是完全不现实的,其“无异于叫四岁的小孩去学高等数学”[1]29-30。而且,即使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已改名为共产党,但要是把共产党这一名称解释为似乎现在就实现共产主义制度,那就是“极大的歪曲”“胡乱吹嘘”“会带来实际害处”,为此,“对待‘共产主义’这个词要十分审慎”[5]37,这一点要十分清醒;同时,他还指出,历史的发展总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统一,“如果设想世界历史会一帆风顺、按部就班地向前发展,不会有时出现大幅度的跃退,那是不辩证的,不科学的,在理论上是不正确的”[6]6。显然,在列宁那里,在建设社会主义这种崭新、艰难和伟大的事业中,存在缺点、错误和失误是不可避免的,这一点不能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