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已深深熔铸于海内外中华儿女的血脉之中,镌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上,成为当代中国独特的精神标识和价值眷注。在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伟大征程中,爱国主义始终与改革开放相伴并成为其不断深化拓展的精神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加强党的领导、促进经济发展、依托纪念活动、强化制度建设等维度,明确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方向指引,夯实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物质基础,创新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方法理路,构建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长效机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深入考量改革开放以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维度,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和改进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加强党的领导,明确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方向指引 党的领导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党的性质决定的,也是由我国的根本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文规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1]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实践,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爱国主义伟大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辉煌篇章。历史和实践表明,中国共产党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先进传播者、积极弘扬者和模范践行者。 1.坚持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丰富爱国主义理论内涵 党的指导思想是党的精神旗帜,是党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源泉,也是指导各项工作的科学指南。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是党的理论思维和理论自觉的彰显,是党的理论创新的体现,是党的事业发展前进的先导。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新时期跃升到新时代,党的指导思想也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创新。在新时期,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先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性课题,从时代和全局的高度深刻回答了一系列重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重大论断,廓清了一系列大是大非,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这些科学理论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一系列理论观点紧密联系、相互贯通。改革开放以来,爱国主义的理论内涵在党的指导思想的指引下不断丰富和发展。我们党概括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并强调了爱国主义在中华民族精神中的核心地位,突出了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基本主题,阐明了爱国主义的价值观属性和意义,明确了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爱中国共产党相统一的理论旨趣,强化了爱国主义与对外开放的内在一致性,指明了爱国主义不等于狭隘的民族主义,等等。这些伴随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的爱国主义理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爱国主义的理论宝库,为我们走好自己的路提供了笃定的思想理论支撑,也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2.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廓清爱国主义误区 党的建设科学化是党的建设的总体性概括,是我们党基于自身肩负的使命和面临的内外部挑战而提出并始终高度重视的一个重大时代性课题。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一个动态的永无止境的过程,体现了我们党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来加强自身建设的理论自觉,凸显了党的建设的问题场域。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关系我们党作用的发挥,关系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是高度统一的。“祖国的命运和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这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最重要的体现。今天我们讲爱国主义,这个道理要经常讲、反复讲。”[2]但在这个问题上,一些人却有着错误的认识。他们把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割裂开来,强调“爱国不等于爱党”“爱国不等于爱社会主义”。邓小平同志对这些错误论调曾批判指出:“有人说不爱社会主义不等于不爱国。难道祖国是抽象的吗?不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的新中国,爱什么呢?”[3]392之所以出现这些错误认识,除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故意为之之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我们党发展过程中,部分地区、部分党员干部出现了纪律松弛、组织涣散、腐败等问题。面对此种困境,我们党始终注重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把思想建党与制度建党结合起来,着力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组织建设、纪律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持续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升了党的执政能力,改善了党的形象,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赞誉。以强烈的实践逻辑回答了爱国与爱党的统一,明证了中国共产党是最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弘扬者、实践者,廓清了割裂爱国与爱党的错误认识。 3.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明晰爱国主义主体指向 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关键在于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维护不同时期党的关键领导人的核心地位,勇于进行自我革命,筑牢理想信念的“精神之钙”,扎紧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笼子”。中国共产党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最重要主体,无论是爱国主义的理论创新,还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无不体现着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积极培育、弘扬和践行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发挥着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主体作用。从主体的类型看,相较于民主党派、群团组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主体,作为宏观主体的中国共产党,是爱国主义精神最坚定的弘扬者、实践者、传播者,高度凝练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并在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把“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4]概括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同时倡导各类主体特别是广大青少年要“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让爱国主义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2]。作为微观主体的党员干部,始终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响应党的号召,把自己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积极践行爱国价值观,把爱国融入日常工作中,使爱国价值观真正落细、落小、落实。当然,也有部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化、法治观念薄弱,信奉金钱至上、名利至上、享乐至上,最终走向贪污腐化的不归路,成为爱国的反面典型。广大人民群众也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主体。“人民虽然是一个整体性概念,但离不开一个个具体的个人。作为具体的个人,身处不同的行业与领域,需要增强爱国主义情感,铸就爱国主义信仰,实践爱国主义行为,作出爱国主义业绩。”[5]从主体的精神品格看,我们党非常注重人民精神的培育,特别是进入新时代后,不同主体的精神主动性更加凸显,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爱国主义理论的基础上,以宽广的国际视野、独立自主的精神、与时俱进的品质、学习借鉴的务实态度,推动了爱国主义的创新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