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707(2019)2-0036-06 在马克思的劳动思想谱系中,劳动幸福思想是其中的重要议题与范畴,它涉及人类劳动的主旨与价值,也关涉幸福的真谛与践行路径。马克思劳动幸福思想的核心是揭示劳动与幸福之间的关联性,批判资本主义的异化劳动,展现共产主义社会自由劳动的光明前景。劳动幸福思想体现出追求自由自觉劳动,最终实现劳动解放的价值导向。本文在对马克思劳动幸福思想进行哲学解读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其内在特质并论述其现实启示,以探求马克思劳动幸福思想为广大社会主义劳动者树立科学的劳动理念,为新时代倡导辛勤劳动、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引。 一、马克思劳动幸福思想的哲学意涵 关于“人类劳动”的认知,古今中外思想家曾提出过不同的见解,而马克思则是使人类社会劳动观实现科学化体系化的杰出代表。在不同时期的文本中,马克思对劳动概念的表述不尽相同。在其早期著作中,马克思初步阐述了劳动的“对象性活动”“人对自然界的改造”等思想内涵;在晚期著作中,马克思进一步发展和升华了劳动的概念,主要揭示了劳动蕴含的“物质生产活动”“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等内涵。幸福是人的需要得到满足的一种积极和愉悦的主观体验。幸福体验不仅包括物质的满足,还有精神的愉悦,两者紧密联系。何谓劳动幸福?马克思在批判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方法,对劳动与幸福的基本关系、异化劳动与幸福的逻辑关联、复归劳动幸福的路径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由此构建了科学完备的劳动幸福思想体系。 (一)劳动创造人类幸福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曾经详细而深入地论述人的本质。他认为,人的本质是由劳动、需要、交往和意识四个要素组成。其中,劳动是最关键最核心的元素。“动物和它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动物不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它就是这种生命活动。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的意志和意识的对象。他的生命活动是有意识的。……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1]96由此可见,正是劳动让人和动物根本区分开,人在劳动中证明了自己是“类存在物”,由此使人的本质得以规定。劳动不仅是人与动物区别的标志,还创造了人本身,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形成。“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成了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在它们的影响下,猿脑就逐渐地过渡到人脑。”[2]992伴随着人脑和感觉器官的逐步完善,人类特有的意识和抽象思维能力便形成了。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我们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2]988正因为此,类人猿进化为人,猿群才得以最终进化为人类社会,并在劳动过程中锻炼了体能与智能,感知和享受幸福。在这层意义上,劳动为幸福感的生成创造了前提和基础条件。 人类通过生产劳动这个桥梁和中介改造自然从而获得了食物、衣服、住房以及所必需的工具,也正是这些生活资料保证了人类的正常生活。因为劳动“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中介、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3]207-208。马克思还曾直接提到,“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这是每一个小孩子都知道的”。[4]473劳动不仅能创造出大量的物质财富,而且还能创造出璀璨夺目的精神财富,创造世间一切美的艺术与文化。“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构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都把固有的尺度运用于对象;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5]53换句话说,动物无法感知美和幸福的存在,而人却能够体悟幸福并创造幸福。这一幸福的真谛就在于人类懂得按照美的规律去构造人类自己的生活世界。 (二)劳动的异化造成劳动者与幸福的疏离 劳动创造幸福的规则并没有在实践中得以践行和体现,反而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被打破了,从而产生了劳动的异化,进而促成了劳动者痛苦与不幸的社会现实,造成了劳动者与幸福的疏离。在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时代,社会物质财富急剧增加的同时劳动者却日益贫困,这种“异化”的社会现实导致了人的本质“遭受了巨大的灾难”,由此也激发了马克思对无产阶级受剥削的根源开展研究,其思想集中体现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里。马克思运用逻辑思辨由现象到本质逐层推进的分析方法,分别论证了异化劳动的四种规定:第一,人同劳动产品相异化。劳动产品作为劳动对象、劳动的结果是人自身的“现实与作品”。但是在现实劳动过程中,工人认为劳动产品并不属于他自己,而是属于资本家用工资购买来的商品。马克思指出:“劳动所产生的对象即劳动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5]47在现实生活中,工人所创造的许多劳动产品不仅成为资本家在经济上控制工人的筹码,部分产品甚至成为了资本家镇压工人解放运动的暴力工具。第二,劳动行为异化。具体表现为工人的劳动不是出于自身的需要,而是被迫实现他人的需要而劳动。“他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5]50工人在没有进行劳动生产的时候感到自己是相对自由的,一旦走进工厂开始劳动,便感到身心受到了极大的束缚,总想通过一切办法来摆脱劳动生产活动,劳动的时候是痛苦的,没有劳动反而让工人感觉到舒服和自在。第三,人的类本质与人相异化。马克思认为,人的类本质就在于“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6]56。劳动就其本质来说,本来应当是在人类自己意识支配下的自由劳动。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雇佣劳动中变成了单纯的为维持肉体生存而不得不被动地机械劳动。第四,人同人相异化。马克思指出:“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的直接结果就是人同人相异化。”[5]54人同人相异化,在资本主义社会具体表现为以私有财产为基础的阶级对立,也就是工人和资本家之间、被剥削阶级与剥削阶级之间的关系对立。马克思指出:“如果劳动产品不是属于工人,而是作为一种异己的力量同工人相对立,那么这只能是由于产品属于工人之外的他人。如果工人的活动对他本身来说是一种痛苦,那么这种活动就必然给他人带来享受和生活乐趣。”[7]165工人通过异化劳动不仅生产被异化的自身,而且导致了人与他人关系的异化。工人用自己在劳动中所承受的痛苦为资本家带来享乐,资本家对财富进行挥霍享受,满足个人短暂的贪欲,原先人与人之间的那种温暖关系被敌视关系所取代,人与其他人的关系成为一种带有强烈对抗性的关系。人与人之间不再相互信任,没有了温情的人文关怀,取而代之的是利益结合和相互利用。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飞速发展,现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整体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但是劳动异化现象并没有因此消失,劳动者在与他人、工作、自身等方面所表现出的异化只是以不同的形式存在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