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览人类文明历程,每一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以本民族文化为根基的精神动力。 在第五届中国艺术节即将开幕之际,中宣部副部长、文化部部长刘忠德接受了记者采访,围绕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等问题进行了阐述。 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结合 刘忠德认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应该是,凝结了中国五千年文明的传统文化与当今社会主义理想的崇高追求的完美结合。刘忠德说,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的报告中的论述阐明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的思想灵魂——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刘忠德说,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纲领从战略高度把文化建设同我国现阶段的基本路线紧密结合起来,反映了我们党对文化建设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地位和作用的科学认识和高度重视。他指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文艺工作者担负着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历史使命。 刘忠德指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艺最鲜明的特点是反映时代精神,唱响时代主旋律。他说,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应该生动而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和主流,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铸造一个健康的人文精神。 刘忠德介绍说,近年来,反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火热生活,表现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气象,塑造当代新人形象,再现重大革命历史事件和人物等题材、主题的艺术作品越来越多。一批批优秀艺术作品,从不同角度关注着生活的主流,成为雄浑嘹亮的“主旋律”。 刘忠德指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从我国现在基础比较落后、发展不平衡的文化,逐步建设成为立足中国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的,与初级阶段经济、政治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比较发达的文化。目前,我国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而另一方面,随着广大人民群众文化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文化生活和艺术审美的要求又在不断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发展、繁荣文艺,就要提倡表现领域的多样化。我们不但要有高雅的艺术,也要有通俗的大众文艺;我们的文化建设还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积极地学习、借鉴、吸收外国优秀的文化艺术成果。刘忠德强调指出,我们学习借鉴的目的都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并力求民族化大众化。所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艺要以弘扬民族艺术为根本,要具有鲜明的“中国气派”,而不是完全模仿和抄袭舶来品。 据刘忠德介绍,第五届中国艺术节就充分体现了传统民族艺术与外来优秀文化的结合。在参加艺术节正式演出的国内24台剧节目中,既有京剧、川剧、昆曲、晋剧、采茶戏、高甲戏等带有浓郁传统文化特色的地方戏,又有歌剧、舞剧、交响音乐会等体现近年来我国文艺发展面向世界的西洋艺术,此外艺术节还邀请了德国室内音乐会、以色列芭蕾舞剧等国外优秀节目参演。 价值目标与艺术规律的统一 刘忠德说,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的价值目标是,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重在建设,繁荣学术和文艺;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坚持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不断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思想性艺术性统一、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 刘忠德指出,我国文艺发展的历史表明,方向问题是文艺发展中具有头等意义的问题。党在新时期进一步明确了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并从理论上阐明了这个问题。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既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和观点,也规定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艺性质和目标。 刘忠德说,文学艺术的创造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的一个方面,它同时又有着自身的规律。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不是发号施令,不是要求文学艺术从属于临时的、具体的、直接的政治任务,而是根据文学艺术的特征和发展规律,帮助文艺工作者获得条件来不断繁荣文学艺术事业。毛泽东同志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则深刻地反映了文艺发展的客观规律。 刘忠德指出,文艺创作是一种复杂的充满创造性的精神劳动。作家写什么和怎么写,是需要到现实生活中寻找答案的。文艺工作者要给人民以营养,必须自己先吸收营养。文艺工作者要自觉地在人民的生活中汲取题材、主题、情节、语言、诗情和画意,同时要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提高自己认识生活、分析生活、透过现象抓住事物本质的能力。他说,他常常想,为什么在过去的年代,比如在抗日战争时期,我们的文艺工作者创作出了那么多有生命力、有感染力的作品,最根本的就是因为这些文艺工作者不仅是一名文艺工作者,而且是一名抗日战士。刘忠德认为,一个文艺工作者只有深入生活,只有把自己的情感真正地融入到人民大众中去,创作出来的作品才会鲜活,才会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才会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