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I0-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569(2018)05-0183-09 一、马克思归来与工艺学批判重构 2017年是《资本论》第一卷出版150周年,2018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马克思诞辰200周年。“资产阶级除非对生产工具,从而对生产关系,从而对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进行革命,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反之,原封不动地保持旧的生产方式,却是过去的一切工业阶级生存的首要条件。”《共产党宣言》这段话后来成为《资本论》第一卷以下论述的一个注释: 大工业的原则是,首先不管人的手怎样,把每一个生产过程本身分解成各个构成要素,从而创立了工艺学这门完全现代的科学。社会生产过程的五光十色的、似无联系的和已经固定化的形态,分解成为自然科学的自觉按计划的和为取得预期有用效果而系统分类的应用。工艺学揭示了为数不多的重大的基本运动形式,不管所使用的工具多么复杂,人体的一切生产活动必然在这些形式中进行,正像力学不会由于机器异常复杂,就看不出它们不过是简单机械力的不断重复一样。现代工业从来不把某一生产过程的现存形式看成和当作最后的形式。因此,现代工业的技术基础是革命的,而所有以往的生产方式的技术基础本质上是保守的。① 正是融入了自然科学的现代工业技术基础的革命性,导致资产阶级对生产工具不断进行革命,“从而对生产关系,从而对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进行革命”——这是大工业所创立的工艺学这门完全现代的科学所要揭示的重要内容。“如果有一部批判的工艺史,就会证明,十八世纪的任何发明,很少是属于某一个人的。可是直到现在还没有这样的著作。达尔文注意到自然工艺史,即注意到在动植物的生活中作为生产工具的动植物器官是怎样形成的。社会人的生产器官的形成史,即每一个特殊社会组织的物质基础的形成史,难道不值得同样注意吗?”②批判的工艺史或工艺学批判研究的就是作为每一个特殊社会组织的物质基础的社会人的生产器官的发育史,“共产主义者应当指出,只有在共产主义关系下,工艺学上已经达到的真理方能在实践中实现”,③全面发育成熟的社会人的生产器官将是共产主义必要的物质基础,而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特殊社会组织的历史使命就是创造这种物质基础——通过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使社会人的生产器官不断发育成熟。这是从工艺学批判角度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大势。 马克思之后,现代科学技术继续发展,生产方式的技术基础继续革命。如果说马克思所处19世纪生产方式的技术基础则可用“mechanical(机械化)”来描述的话,那么经历了两个多世纪后,“digital(数字化)”进而“intelligent(智能化)”可以用来描述当今生产方式的技术基础的新特征。2016年由Christian Fuchs和Vincent Mosco编辑的Marx in the age of digital capitalism(《数字资本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一书引言的标题即为Marx is Back(马克思归来)。受马克思启发,美国学者用两次机器革命来描述社会人的生产器官的现代发育:第一次机器革命最重要的标识物是蒸汽机,而“现在,第二次机器革命时代到来了。就像蒸汽机及其他后来的技术发展克服并延展了肌肉力量一样,计算机和其他数字技术——那种用我们的大脑理解和塑造环境的能力,正在对金属力量做着同样的事情”。④这里所谓的肌肉、大脑也就是社会人的生产器官,在人运用劳动资料的生产活动中,“自然物本身就成为他的活动的器官”,而“在劳动资料中,机械性的劳动资料(其总和可称为生产的骨骼系统和肌肉系统)比只是充当劳动对象的容器的劳动资料(如管、桶、篮、罐等,其总和一般可称为生产的脉管系统)更能显示一个社会生产时代的具有决定意义的特征”。⑤回顾历史不难发现,第一次机器革命所形成的生产的骨骼系统和肌肉系统就是机器体系这种机械性的劳动资料,引发人类劳动资料形式的机械化变革,形成大机器生产方式,生产之体力(动能)器官发育成熟,生产力得到第一次大解放。而当今建立在计算机和其他数字技术基础上的第二次机器革命正在催生“生产的脑髓系统”这种智能性的劳动资料,引发机械化劳动资料形式的二次变革即智能化变革,新型物联网生产方式正在生成,生产的智力(智能)器官也开始发育,这种二次发育将使社会人的生产器官趋于全面成熟,生产力开始获得二次进而全面解放。 机器革命涉及的还只是工艺革命,而马克思工艺学批判的完整命题是:“随着一旦已经发生的、表现为工艺革命的生产力革命,还实现着生产关系的革命。”⑥工艺—生产力—生产关系革命构成完整的三层结构。劳动资料这种社会人的生产器官是每一个特殊社会组织的物质基础,资本主义这种特殊社会组织的物质基础就是机器体系这种体力器官,其发育成熟使资本主义社会有机体也发育成熟,实现了生产关系的资本主义革命,同时也开启其自我扬弃进程。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看,其理论成熟于19世纪,其实践在20世纪获得大发展,但到20世纪最后一个十年,社会主义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陷入低谷——在此生死存亡关头,中国共产党坚定高举科学社会主义旗帜,经过艰难调整和发展,进入21世纪尤其是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也必将引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新时代;再从资本主义发展史看,19世纪是其发展的黄金百年,但其内在对抗性所累积起来的矛盾,在20世纪上半叶引发了两次世界大战,二战以后,经过内部改良又获得较大发展——尽管风云变幻,但贯穿其中的一条不变的红线是:全球范围内,科学技术不断累积性大发展,生产方式的技术基础、劳动资料形式的变革和社会人的生产器官的发育的连续进程总体上没有被打断,生产力在累积性发展中趋于全面解放,资本主义自我扬弃进程进一步加速,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的工艺基础越来越坚实。清晰而深入理解这一发展大势,需要回到被传统研究相对忽视的马克思工艺学批判思想上来。 二、工艺—生产力—生产关系革命:工艺学批判的三层结构与二重性 在写给恩格斯的一封信中,马克思讨论了工艺学研究的三个层面:“我正在对机器这一节作些补充。在这一节里有些很有趣的问题,我在第一次整理时忽略了。为了把这一切弄清楚,我把我关于工艺学的笔记(摘录)全部重读了一遍,并且去听韦利斯教授为工人开设的实习(纯粹是实验)课”,由此可见马克思在这方面所作的努力。当时,在机器和工具有什么区别这个问题上有很大的争论,“英国的力学家(数学家),以他们那种粗率的方式称工具为简单的机器,而称机器为复杂的工具”,而“英国的工艺学家比较注意问题的经济方面(英国经济学家中有许多人,甚至是大多数人都跟着他们走),他们认为二者的区别在于:一个的动力是人,而另一个的动力是自然力”。马克思自己的观点是: 工业革命并不开始于动力,而是开始于英国人称为working machine的那部分机器……另一方面,同样没有疑问的是,一当问题不再涉及到机器的历史发展,而是涉及到在当前生产方式基础上的机器,工作机(例如在缝纫机上)就是唯一有决定意义的,因为一旦这一过程实现了机械化,现在谁都知道,可以根据机械的大小,用手、水或蒸汽来使机械转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