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707(2017)10-0088-05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合作共赢,就是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1]47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特别强调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打造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是中国在把握世界大势和历史规律的基础上,为人类未来发展和全球治理提供的一份战略方案。如何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人类共识,如何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中国、周边国家乃至全世界落地生根,直接关系到人类命运共同体战略能否实现。 一、共生与共享: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两大核心 “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就是世界各国人民基于“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而产生的命运相连、未来相依、安危与共的相互依赖意识,它以共生为逻辑前提,以共享为动力目标,对共生关系的确认和对共享目标的追求是培育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核心。提倡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本质上就是提倡人类共生与共享的意识。 (一)共生(关系)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存在方式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本质上彰显的就是共生理念,没有对共生关系的确信无疑就不可能形成真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人类活动的相互性、人类世界的整体性,没有对人类相互依存性关系的充分认识就不可能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共生意识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前提,是命运共同体意识形成的基础,是共同体成员紧密联系的坚实纽带。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首先要倡导共生意识,唯有共同体成员共同体验到身处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成员状态,共同意识到其他成员的生存和发展直接关系到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深刻感悟到彼此之间的共生关系,才会愿意和其他共同体成员一起,维护共同体利益,增进人类团结协作。 中国与世界各国利益的高度融合、安全的相互影响和命运的彼此勾连彰显了人类集体行动的意义,人类相互依存的共生关系决定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人们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处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之中。就安全而言,“没有一个国家能凭一己之力谋求自身绝对安全,也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从别国的动荡中收获稳定”[2]。任何一个国家在谋求自身发展时都不得不考虑与他国、国际社会的共生问题。承认国际社会的共生,就不会把其他国家视为外在于己的压迫性存在,也不会将自己和他国的竞争视为一方受益另一方必将受损的零和博弈。在共生的思维中,一国在为他国提供帮助时也必将获得对方的帮助,因而彼此的关系不仅是紧密的,也是互利的。 (二)共享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目标,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动力源 共享是催生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塑造共同体认同的关键。共享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提供了正确的价值导向,它既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动力源。把共享作为人们融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吸引力,可以增进人类合作与团结,使共同体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迈进。没有共享作为目标引领,不仅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会失去方向,人们参与共同体建设的积极性也会受到影响。作为塑造人类共同体认同的关键,共享是催生和强化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强劲动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为了寻找利益支点,为70多亿人的共同发展提供可能,能够“让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共享经济全球化的好处”[3],共享人类和平、尊严和安全保障,共享资源、信息和成功经验,共享一切可以分享的人类成果。在很大程度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功与否的衡量标准就是是否实现了人类共享。 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意味着权利、利益共享,也意味着风险、义务共担。如果说共享共同体所创造的世界经济科技发展成果是应有权利的话,那么共同参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应尽义务。共建是共享的前提,共同参与,做大共同利益的蛋糕,各国才能有尊严地享有人类合作成果。当少数富裕国家在塑造全球化的过程中处于领导地位时,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治理的难度可想而知,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只在边缘化的意义上参与世界共建,他们有着非常少的话语权。如今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为发展中国家发声,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4],这为发展中国家共同参与世界共建创设了条件。以实现共享为目标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倡所有人参与、所有人受益,世界各国人民既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者,又是受益者。共享蕴含着共建,实现共建与共享相统一是共享意识的题中应有之义。 综上所述,生存意义上的共生关系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逻辑前提,发展意义上的共享则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动力源。共生和共享构成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核心内容。倡导以共生和共享为核心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创建一种基于命运共同体意识的精神认同,通过共生和共享(包括共建)建构起共同体内部的紧密联系,形成利益共生、权利共享、义务共担的“共命运”感,通过对共同体生活的积极参与促进共同体的整体发展。 二、以“一带一路”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各国落地生根面临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