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思想教育中典型的作用 1.示范作用。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抓住身边人、身边事,树立大家看得见的典型,并运用这些典型引路,解决了做有样子、学有标兵的问题。 2.先导作用。典型是代表一种潮流,能起一种导向作用,一项政治活动、中心任务,有了典型,就树起了一根标杆,它可以作为开路先锋,引导活动展开与深入。 3.参谋作用。一项工作开始之前,往往没有经验,怎么做心中也无谱,有了典型,领导可以从典型和这个代表身上探索底谱,制订计划、方针、政策便有了依据,可参照典型作出决策。 4.激励作用。作为典型自身,从心理上就有积极向上的追求,有一种不断进取的欲望,当被树立典型以后,觉得人生价值得到尊重,自我需要得到实现,可以激励典型向更高层次发展。 5.辐射作用。典型作为群众中的样板,在群众中可以起潜移默化的推动效应,如果一个单位、一个区域能有各层次、各类型的典型,利用从众心理,以典型进行辐射,整个面便可以带动起来。 二、典型运用的误区 1.认识上片面性。对典型的认识上有偏差,把典型当作神,以为典型就是英雄,以高大全的标准要求典型,以完美、无缺苛求典型,所以典型难找,典型难树,实际是生在宝山不识宝。 2.选择上的缺陷性。在对典型选择上,缺乏深度,只看表面现象,往往以老传统、老模式选典型,容易把会做好人好事、唯命是从、奴隶型的人做典型,与改革开放、市场经济要求不相吻合。 3.发现上滞后性。信息滞后,见事迟,没有典型苗头时期及时发现并给予培养,意识不到苗头是一种方向,往往看到别人把典型树起来了,才醒悟到类似典型我们也有,以后又急急忙忙地去树,这种被动发现,说明对典型的代表性认识不足,看不到典型的深刻内涵。 4.内容上模糊性。在典型树立上没有代表性,更无个性,千个典型一个面孔,无数先进一个模式,总结不出特色,打不出个性,这种典型说服力不大,震撼力不强。 5.宣传上浮夸性。在宣传典型上,往往会人为地拔高,动机是想起到宣传群众作用的,把事迹搞得动人、感人些,把事实夸大,内容失实,其结果是适得其反。 6.态度上随意性。对典型的培养、运用、推广上无所谓,态度不认真,不严肃,未能从当前工作的需要,去选择典型指导工作,也不能从服务中心来精心培育典型,更不注重典型运用与爱护,还存有“照远不照近”的现象,“家花没有野花香”,对外面典型认真对待,对自身典型重视不够。 7.培养上断层性。培养、运用典型上有断层现象,体现在二个方面,一方面对老典型不帮助、不提高,使之自然消失;另一方面满足于已有典型,不能根据新的形势需要去发现、培养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典型,使典型脱档。 8.运作上突击性。在运用、推广典型上,没有战略眼光、长远观念,突击任务来了,心血来潮,树些典型,喊喊叫叫,热闹一阵子,马上又冷下来,没有持久性,更没有把典型作为思想政治工作长期运用的方式。 三、典型的培养与运用 1.挖掘典型,不求全责备,看主流。典型并非都是自然形成,领导要有敏锐的眼光去发现,并有意识地精心培养,不过,这种典型的雏型,并不可能完美无缺,因为人无完人,对典型也一样,不要求全责备,要看主流,看本质,对有发展希望的苗子,要尽力给予培养。 2.宣传典型,不夸大其词,要辩证。典型是人不是神,也不可避免地存在问题与缺点,所以,在宣传过程中,不能神化,脱离现实,要一分为二,有一说一,有二说二,笔者留实,实事求是地宣传。 3.培育典型,不左顾右惜,讲竞争。典型,是先进的代表,是群众的榜样,但典型不是铁交椅,也不是终身制,培育典型,不受老框框制约,不左顾右惜,对老典型该淘汰的就淘汰,对符合典型条件的,不拘一格,以新典型替代老典型。 4.推广典型,不搞一锅煮,分层次。在典型推广中,注意分层次、分对象,按照不同年龄结构,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工种职业等,不同类型用不同的典型引导,以更贴近实际的典型教育,使典型的效果更明显。 5.关心典型,不袒护包容,善引导。典型培育成长不容易,需要大量的汗水与心血。所以对现有典型,既要尽心尽力,予以爱护与帮助,同时对典型的缺点与错误,要帮助批评,不能袒护、包容,要从爱护出发,正面予以引导,使典型健康成长,同时还要面对今天的社会现实,要提高典型自觉抑制不良风气的侵蚀能力。对典型犯错误,不能一棍子打死,能拘救的,要尽量挽救。 6.保护典型,不侵犯权益,要维护。典型是人,也要衣食住行,典型讲奉献,但也离不开报酬。典型是群众说的“出头鸟”,所以要保护典型的积极性,对打击报复典型的事件要严肃处理,只有典型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才能使典型层出不穷地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