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把思想政治工作重新提到重要位置,为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以下简称“思政”工作者)再次开辟了大有可为的舞台。党的方针靠“思政”工作者传达到群众,群众形形色色的思想问题靠“思政”工作者讲道理,去解决,在此说理的艺术,直接影响着“思政”工作的实际效果。 一、说理先要掌握“理” “理”是什么?“理”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合乎理,社会就发展就进步,否则就倒退就颓废。我们“思政”工作者应当掌握的“理”是什么呢? (一)掌握基本理论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揭示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是早已为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证明了的伟大真理,她的基本精神在今天仍然是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实事求是等等。邓小平同志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学习和掌握这些理论,是我们每一个“思政”工作者的基本功。但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中,还存在着背离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忽视“思政”工作的错误倾向。有的党、团组织松懈,金钱成了人们唯一的话题和追求,“黄、赌、毒”泛滥,贪污受贿不绝,更有甚者,已经在牢房里苦渡余生。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丢不得。学习和掌握这些基本理论,是我们“思政”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二)掌握党的方针政策 我们党的大政方针有些是一贯的,如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有些政策是根据每一历史时期的特点制定的,如富民政策、计划生育政策等。现在的情况,对于已经变化了的新方针新政策,“思政”工作者应特别注意,尽快吃透精神,理解掌握,否则“说理”就没有根据。 (三)熟悉本部门的规章制度 各部门的工作性质、具体情况有所不同,所以规章制度也各不相同,“思政”工作者必须熟知本部门的规章制度,对各项条款都应了如指掌,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做到有针对性的做好思想工作。 二、说理要塑造自身形象 “思政”工作者的自身形象是很重要的,很难想象一个自身形象不好的人会在群众中有威信,他的话会使群众信服。塑造自身形象主要有三点: (一)不为名利 不为名利指的是我们做工作的出发点。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不乏象“红岩魂”英烈们那样的勇于献身者;也不乏象雷锋、焦裕禄、孔繁森那样的无私奉献者;今天,更有象李素丽这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普通劳动者。但在某些干部身上,我们很难找到闪光点,事当前,他们首先想到的是个人的名和利,与己名利无关的事是不干的,认为那是“白干”;而别人的功绩又愿意记在自己帐上,作为自己晋升立功的阶梯。象这样的说理者,既使具有极高的说理技巧,也是没有说服力的。为名利者,一旦名利不能到手,就会趴下不干,常常经不起挫折和时间的考验。作为一名“思政”工作者,首先要将个人名利置之度外,有一个一心为公的起点和开端,才可能投身于长期的、琐碎的、默默无闻的“思政”工作。 (二)身先士卒 一个“思政”工作者的说理在群众中是否有成效,一个重要方面是看其能否干在群众前面。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身教重于言教。李素丽爱岗敬业,不是靠她说出来的,而是她15年如一日,一点一滴干出来的。数不清的人在坐了她的车之后,反躬自省,都有所醒悟。因个人问题罢演的江珊、史可也在坐了李素丽的车之后公开向群众道歉。李素丽并不是“思政”工作者,她是用自己的行动在说理,在告诉人们什么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怎样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普通售票员尚能如此,一个“思政”工作者更要干在群众前面,他的“说理”才能奏效、才能有力、才能成功。 (三)谦逊待人 一个“思政”工作者仅仅不为名利,身先士卒是不够的,还必须谦逊待人。一个自以为是高居于群众之上的说教者是不受欢迎的。谦逊是人的美德,一个谦逊的人才能尊重别人,耐心地倾听各方面的意见,群众才愿意和他接近并和他交心,他的说理才能为群众所接受。 敬爱的周总理是谦逊的典范,他身居一国总理的高位,但任何与他接触过的人都感到他谦逊的美德。他每住一处,辞别前都要与工作人员握手道谢;雨天乘车,先是嘱咐司机慢点开不要让积水溅赃行人的衣裤……。一个谦逊的人心里才能装着群众。 谦逊的人能够不断地发现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能够从自我批评开始而不是从指责别人开始;能够不断地提高自己,完善自我。 谦逊才有群众,才有前途;一个不具备谦逊品德的人只能是孤芳自赏、孤家寡人,是不适宜做“思政”工作的,他的“说理”也不会有听众的。 三、说“理”的艺术 (一)丰富语言 说理,要用语言,语言是否丰富,直接影响说理效果。同是政治教育,一个语言丰富,善于表达的“思政”工作者能讲得有声有色,引人入胜;而一个语言贫乏者,却只能让人感到枯燥乏味,如坐针毡。 历史上,无论是演讲,还是文学作品,能打动人心,经久不衰的,无一不是语言上的富有者。有人统计,在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的作品中曾用过两万四千个词汇;列宁在演讲时能调动上万个词汇;马克思、毛泽东、高尔基无一不是语言上的巨匠。 丰富的词汇从哪里得来?途径有二:一是从书本中学。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二是从生活中学,有道是“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只要用心学,留神记,天天用,久而久之,就能聚沙成塔,积腋成裘,手到拈来,得心应手。 (二)锻炼口才 一个“思政”工作者,无论是大会演讲还是个别谈心,都要有出色的口才。如果拙嘴笨舌、词不达意,“茶壶里煮饺子,肚里有倒不出”,纵使满腹经伦,也会极大影响说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