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来,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线,习近平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理念,形成了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任务、“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以及“五大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治国理政思想新体系。2016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更是用八个“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对这一思想体系的理论指导、奋斗纲领、具体落实等作了进一步明确,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建设的重要内涵,着眼未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在习近平系列讲话中,有关文化的论述占有重要的份量,居于重要的位置,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已成为其治国理政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文艺与文化有着直接联系,在文化建设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着力对习近平的文艺思想进行研究,阐释其与治国理政的理论联系,以及文艺作为强国战略的重要价值与意义。 一 重视优秀传统文艺经典,是习近平文艺治国思想的重要表现之一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进行了多次传统文化考察活动,走访了许多文化古迹名胜,发表了很多有关传统文化的重要讲话。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来到山东曲阜孔府和孔子研究院参观考察,在听取了有关专家学者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情况后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①无数历史事实证明,经济和军事的强大可以让一个国家保持独立和稳定,但要真正赢得别国的尊重和爱戴,还要依赖这个国家文化上的繁荣和文明的进程,习近平对历史发展、国家兴衰规律的认识是深刻的。概括来说,习近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艺经典的重视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善于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营养,从对“文艺经典”的引用中传递文艺与国家治理的内在关联。习近平善于用典,善于从古代典籍、经典名句中汲取治国的经验,总结从政的心得,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使其为我所用,为今所用。例如:他多次在讲话中引用郑板桥的诗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②,以此强调群众利益无小事,强调基层干部的作用,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切身体察人民的疾苦,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在谈论以德修身、从政以德等问题时,他引用《论语·为政》中的话“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强调从中央领导干部到基层百姓都要读书修德,以自己高尚的品德感染身边的人,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2015年2月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习近平用典》一书,收集、整理了习近平在各种场合用过的135处传统文化经典,《史记》《诗经》《礼记》《尚书》等书中的故事、名句,以及诸子百家文史笔记等,尽在其引用之列;2007年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之江新语》辑录了习近平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撰写的短评文章共232篇,有人统计共用典84条;而2006年1月24日习近平在浙江省办公厅系统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从政体会漫谈》中就有17处引用了传统文化经典。习近平用这些文化经典言敬民之心、为政之道、立德之途、修身之径、任贤之准则、信念之养成,从这些经典文献中探索与寻找历史和前人留给我们的思想启示与精神基因。他在传统文艺经典引用上的范围之广、理解之深,既显示出他对传统文艺经典文献的熟悉和掌握,也显示出他借助传统文艺经典治理国家、教育干部和民众的文化信心。 其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把优秀的古典文艺作品作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习近平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③他把优秀传统文化概括为“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六个方面,强调要用优秀传统文化助推中国梦。《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中,他更是直接地提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他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④在这些讲话中,习近平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传统文化之间内在、紧密的联系。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新表述、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头活水和灵魂所在。 让优秀的古典文艺作品真正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成为大到治国理政、小到做人做事的行动指南,是习近平重视传统文艺经典的第三个表现。他重视学习古代诗词的重要意义,2014年教师节前一天在北京师范大学考察时,他谈到:“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⑤他不仅强调经典教育要从学生抓起,在日常的各种讲话中也时时提醒大家多阅读经典,多用优秀作品提高自己。例如,他用“腹有诗书气自华”教育人们多研读经典,并认为,“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是一种以一当十、含金量高的文化阅读”⑥;用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人生三境界教导领导干部,读书、学习、工作也要有这三种境界;用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阐述治国理政用人上的重要性,等等。新时期以来,西方文化越来越成为一种时尚,被国人学习接受乃至追捧,而此时习近平却重视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求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撑,这既是一种魄力,更是一种远见。“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曾几何时,我们弃之如敝屣,视之如草芥,这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二 重视中西文艺文化的交流互鉴,是习近平重视文艺治国的又一重要表现 “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⑦。习近平在处理国际事务、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方面,十分重视文艺文化的桥梁与纽带作用。2014年3月习近平的欧洲之行,在各地的演讲和发表的署名文章中,对此作了非常明确的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