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I0~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973(2015)05~0040~13 国际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DOI):10.16456/j.cnki.1001~5973.2015.05.004 中国新时期文学理论发展,从整体上说,经历了认识论、价值论、存在论三种范式,价值论在其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价值”是经济学上一个特定的范畴,在一般意义上泛指物质或现象对人和社会的用途、作用或意义。自人类从动物界独立出来起,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逐渐形成了诸种对象性的主客体关系,人对自然、社会、自身进行评价,价值便开始出现。哲学上的价值论,是西方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的一种哲学理论,是对价值的本质界定、构成、特点等进行研究的理论学说。文学价值论,则是在价值论视野下的不同于认识论、存在论关照所形成的一种文学研究理论。新时期文学价值论研究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80年代后期、90年代初中期达到高潮,目前依然余绪不断,在文学认识论与价值论的区别、文学的审美价值、社会价值与消费价值(商品价值)等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1),对当代中国文艺理论的建构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新时期文学价值论研究的源起 针对文化大革命时期“非人的、反现代的政治文化专制,中国社会开始了新文化启蒙时期”(2)。中国新时期一波接一波的文学思潮、文学论争,如文艺与政治的关系、反思文学、伤痕文学、寻根文学、改革文学、人文主义讨论等,都与文学价值观念的转换有着密切的联系。“当中国社会历史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特别是新旧交替的变革时期,从文学实践到文学理论,明显表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形成多元文学价值观念的规律性问题。从上个世纪末至本世纪末的百年文论史中,不难发现,每个重要时期学术文化界围绕文学价值取向与观念嬗变所进行的论争,都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是有其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其中,始终引人关注的问题之一,就是不同倾向的文学理论的分歧,往往体现人们对文学的特质、功能和美学理想的不同看法,并总是在文学价值观念上表现出来。”(3)文艺价值观念的区别,植根于人们对文艺性质、功能认识的哲学基础、美学基础的不同,与理论操持者的社会实践的差异密切相关,因而,几乎在新时期每一个社会历史的重大转折时期,都会有激烈的文艺价值问题的论争。80年代初文学价值论的出场,奠基于世界哲学的发展,与中国社会进程密切相关,符合了中国文艺理论发展的特殊境遇。 对价值论的重视,是哲学发展的世界性的潮流,是哲学发展的必然。有了“人”便有了价值的问题,“价值问题是伴随着人类的诞生、发展而诞生、发展起来的”,“因为存在着一个无可辩驳的事实,即:在人类从动物中分化出来之前,自然界本身虽是存在的,却无所谓美丑、善恶。这些流动不居的价值观念,是伴随着人类的诞生及人类社会的发展而诞生、发展起来的。人类学的大量研究成果雄辩地证明了:只有人类真正从动物中分化出来之后,才开始有了价值的概念及其规范”(4)。这个与“人”一起诞生、发展的问题,在哲学中占据重要的位置。被称为“价值学创始人”的德国哲学家鲁道夫·赫尔曼·洛采,在19世纪后期把此前广泛流行于经济学中的价值观念引入哲学,并把它置于哲学中的最高地位。在洛采看来,世界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现实的事物,即事实的领域;二是体现宇宙普遍规律的真的王国,即普遍规律的领域;三是对善、美和神圣思想作价值判断的世界,即价值规律。而在这三个领域中,价值规律居于最高的地位,确定事实的真实性、概念的真理性,第一和第二世界的意义都要由价值来作最终的判定,价值是目的,而其他一切只不过是手段。因此,洛采把自己的哲学观名之为“目的论唯心主义”。洛采是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人,是新康德主义者,他之所以把价值的理论提高到哲学的核心地位,是要把人的尊严在自然主义和还原主义等的极力攻击、非议下解救出来,强调人是按照一定的价值观念或目的进行活动的,反对贬低人的尊严和作用。后来,西方的许多价值流派都因袭、沿用或部分地采纳了他的原则,100多年来,他的影响始终存在着。 虽然价值论在19世纪下半叶才初步确立,但价值论的思想古已有之;哲学价值论诞生于西方,但价值论方面的思想、论述中西皆有。在《后汉书》中,已出现了“价值”这一词汇,该书列传第三十七《班勇传》中就有“北虏遂谴责诸国,备其逋租,高其价值,严以期会”。在此之前,价值的观念早已存在。西方价值论的观念源远流长:“从柏拉图起,哲学家们就一直在善、目的、正当、义务、美德、道德判断、审美判断、美、真理和合法性的标题下,探讨各种各样的问题。到了19世纪,下述看法才产生出来(或再生出来,因为从根本上说它发端于柏拉图),即:既然这些问题都与价值或应当,而不是与事实或事实的现在、过去、将来的状况有关,那么,所有这些问题都归属于一个家族。人们相信,如果把这些问题看作是囊括了经济学、伦理学、美学、法学、教育学、甚至逻辑学和认识论的一般价值和评价理论的组成部分的话,这些问题就不仅可以归列到价值和评价这样的总标题下,而且能够得到更好的处理并找到更加系统的解决办法。”(5)就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而言,生产力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持续进步,人类的创造能力不断增长,人的主体性、能动性日益显著,人们创造的价值更多,人类自身的价值也不断提高,价值问题就越来越成为时代的重要问题。在有关价值的哲学中,康德对实践理性的研究“为人们从一个新的角度观察世界,特别是观察世界与人自身的联系在主体精神领域中发现一个新天地。现代价值哲学正是借助康德的发现建立起一种新的哲学观念的”(6)。此后,新康德主义重要人物、著名哲学家文德尔班以康德的学说为起点,建立起自己的价值哲学,他认为,价值问题应在哲学研究中居于重要位置。因为任何知识都离不开价值,都要以价值为标准。而关于价值的知识则反映着评价主体与评价对象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关于人与客观对象之间联系的知识。基于对价值的重视,文德尔班甚至认为一切社会历史科学都应成为关于价值的科学。文德尔班的学生,另一位新康德主义的代表人物李凯尔特继承了文德尔班的观点,赞同社会历史科学应成为一种价值科学。他认为社会历史科学所研究的都是个别问题,因而研究社会历史问题应该用“个别化”方法。他的意思是说,作为价值现象,任何一种社会历史问题都只是通过个人的兴趣、评价才会显示其价值意义,因此研究这些问题就不能像研究自然界现象那样,采用一般化的方法,并由此揭示其普遍规律。社会历史中只有个别的东西,而没有普遍的价值。价值哲学的出现在人类哲学发展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它标志着人们的意识和自我意识在哲学高度上达到统一,价值作为人与客观对象的某种关系的表征而成为哲学沉思的主要对象,这本身就意味着人类思维已经将主体与客体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认识了。西方价值学的兴盛,正是基于价值关系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经过哲学的积累,价值论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同时,价值论的兴起与20世纪西方的社会思潮有关。科技的高度发展,物化自然关系的发展,极大地挤占人的精神空间,导致人的精神的空前失落,人由目的而成为手段,由此产生了严重的精神危机,对人的价值的热切呼唤,催生了价值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