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92X(2015)06-0026-04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共同理想的战略高度出发,突出强调了坚守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最前沿,对于强化意识形态建设这一铸魂工程、固本工程,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进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推动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规范化发展是重要任务。我们认为,坚持建设标准、突出学术特色、引领社会思潮走向,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基本要求,这对于促进马克思主义学院综合实力提升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 一、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学生政治素质和思想素质不可缺少的教学科研机构 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肩负着传承发展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主义人才培育、回应当代国际社会质疑的重要使命,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是事关社会主义前进方向的重要事业。 首先,马克思主义学院是传承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教学。从思想路线与逻辑主线相统一的角度来看,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之日起就是学术性与意识形态性相统一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过程就是坚持、巩固和扩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高地的过程。因此,马克思主义学院不仅需要在与各种资产阶级理论的交锋中、在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实践中,不断形成新观点、新思路、新理论,持续推动这一伟大成果的理论创新;还需要以言传身教、理论结合实际的形式,旗帜鲜明地讲好中国故事、中国经验,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思想带入课堂教学中,渗透到学术交流中,展现在学术思想的争鸣中、不同价值观体系的交锋中,从而进一步巩固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思想文化阵地。 其次,马克思主义学院是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的主体单位,承担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发挥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引导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历史使命。当前,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空前激烈,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样性、差异性明显增强。青年大学生可塑性强、意志相对薄弱,在面临思想困惑、价值抉择时更加容易“乱花渐欲迷人眼”。这就要求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要努力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触角延伸到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中来,将学生引到正确的为人、求学之路上来。唯其如此,才能塑造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忠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才能后继有人。 再次,马克思主义学院及其教师群体是国际国内意识形态领域内思想交锋的主力军。综观世界发展大势,中国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独特形象,必然会受到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攻击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质疑,西方“历史终结论”“新自由主义”“中国威胁论”等争锋屡见不鲜,国内市场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等方面的争议也不绝于耳。针对这类现象,马克思主义学院必须肩负起回应国际质疑、引导公共舆论的社会责任,在审视大局、大势、大事的前提下,勇于担责、敢于亮剑,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积极回应各方质疑,努力争夺国际话语权,凝聚社会主义发展正能量。 “打铁还需自身硬。”马克思主义学院完成使命的首要前提是实现自身的健康发展,“强身健体”是第一要求。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必须加强学科建设,推动学术创新,提升学术对话能力,增强学科平台的学术影响力,如此才能真正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和影响力。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常态发展的规范化要求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学院标准化建设的必要性。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学院建设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现在已经进入规范化建设阶段。从学院建设和发展的核心要素来看,马克思主义学院标准建设应当抓住教师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发展、教学效果明显提升和综合管理制度化这几个方面。 第一,教师队伍的思想理论建设是根本。教师作为传递价值、教授知识、搞好科研的中坚力量,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之本。因此,加强教师队伍思想理论水平建设,快速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首要工作和根本支点。它是我们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的关注重点,这不仅表示我们应探索建立以学术背景、科研成果、教学贡献、师德作风、政治信仰等为关键要素的教师测评体系,为本学科教师的选聘、考核、晋升提供统一标准,更重要的是加快提升现有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所以,要加快构建以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学术安全培训制度、教师研修制度、中青年教师社会实践和校外挂职制度为中心的培训体系,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同时,要注重青年理论拔尖人才的培养,尽快落实教育部关于人才梯队建设的基本要求。有学者呼吁,“制定合理的建设规划,明确高层次拔尖人才、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中青年教师等学术梯队的适当比例”,[1]尽快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从根本上保证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