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校深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关乎高举旗帜这一大事,关乎培养好接班人这一重任。 ●坚持中国情怀、把握时代特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思想营养,促进优秀传统文化浸润思想、渗透骨髓。 ●聚焦前沿问题,提升研究水平,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大力繁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 社会主义价值观彰显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品格,蕴涵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着凝神聚气、强基固本的关键作用。青年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他们追求理想的高度决定着中华民族未来发展的高度。在高校深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关乎高举旗帜这一大事,关乎培养好接班人这一重任,是我们必须要承担好的重大任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新要求下,围绕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我们要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把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长效机制作为基本任务 机制建设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有了机制保障,弹性的要求才能有刚性的约束,分散的力量才能有牢固的纽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项具有长期性系统性复杂性的工程,需要我们着力探索有效路径、创新方式方法、形成长效机制。 一是要着力构建“融入”机制。价值观是人们认定事物、辨别是非的一种思维或取向,视而难见却又处处可察。价值观存在于人的日常生活、职业规划、行为抉择等成长发展的各个环节中,只可意会,很难言传,更难量化。同时,它又扎根于人的观念和行为范畴里,像空气一样无时不存、无处不在。所以,价值观的培育践行要体现润物无声、潜移默化。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高等教育全过程,蕴涵在人才培养各环节,覆盖到所有学校和全体师生,形成有利于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生活情景和校园氛围,使之成为广大师生日常生活的基本遵循,从而达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的教育效果。价值观的宣传教育要实现有效“融入”,要以建立可用管用好用的长效机制为目标,把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要求融入教育教学,形成各级学校有机衔接的课程教材和教育教学体系。融入社会实践,形成政府、学校、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实践育人模式。融入文化育人,形成涵养优秀传统文化和校园文化品牌的培育机制。融入作风建设,形成干部教师身正为范、以上率下的示范引领机制。 二是要综合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增强法治意识、坚持法治理念、运用法治手段是新形势下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根本要求,也是持续深入推进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保障。要充分发挥法律规范的约束和导向作用。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任何一项工作的持续推进,都必须依靠一整套法规来调整和维系,都必须要依靠一套制度来约束和保障。要坚持正确的政策导向,切实做好有关法规、制度的设计、制订和完善工作,使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等各方面的政策措施和制度安排都有利于核心价值观弘扬,使符合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受到鼓励,使违背核心价值观的现象受到制约。要通过科学的法治实践推动核心价值观的养成。要按照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遵循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规律,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完善学校规章制度,优化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完善教师管理规定、学生守则公约等师生行为准则,建立诚信档案。加大对失信行为的约束和惩戒力度。健全礼仪制度,强化仪式、典礼庄严感和教育意义,推动形成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治理环境和制度安排。 二、把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细落小落实作为重要目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非封闭抽象的概念,而是蕴涵于社会生活的细节里,体现在公民日常的行为中。因此,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要从细处着眼、从细节入手,目标要细分,要求要细致,措施要细密,责任要细化。 一是要增强针对性,加强分类指导。24字核心价值观包括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和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在不同专业、不同年龄的师生群体有不同的体现、不同的重点。要根据对象、内容、条件、环境的特征和变化,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将核心价值观真正内化为师生的精神追求,外化为师生的自觉行动。对于青年学生,要按照总书记提出的“勤学、修德、明辨、笃实”要求,积极探索通过道德实践活动、学雷锋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教育引导学生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刻苦学习、明辨是非、求真务实、成才报国。对于党员干部,要按照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的要求,把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巩固深化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的重要着力点,推动高校各级党员干部带头坚守正道、弘扬正气,努力改进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努力改进学风、文风、校风。对于广大教师,要按照总书记提出的“四有标准”,贯彻落实好关于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创新师德教育、加强师德宣传、健全师德考核、强化师德监督、注重师德激励、严格师德惩处,引导广大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