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J20-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02(2014)10-0072-05 中国的古代艺术,无论是音乐、舞蹈、绘画、书法还是诗歌都是以创造一种具有深刻内蕴的、融合和谐元素的“意境”为其基本特征,并以此为最高审美准则。在我国艺术学研究领域中,艺术中的“意境说”是一个全新的并且十分重要的研究范畴,正因为“意境”具有醇正而又浓郁的中国特色,中国的传统艺术才能牢牢屹立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并不断的展现它的魅力与风范,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与审美意蕴。“意境”的生成与衍变过程源远流长,它的发展得益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和中华民族的审美创造。 对于中国绘画艺术来说,“意境”是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一种超脱现实的精神体现,是一种来自灵魂的观照。为达到这种最高境界,唐代画家张躁在《绘境》一书中提出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八个字言简意赅但却道尽画中之味,高度概括了中国绘画艺术以及一切艺术的奥秘,成为艺术作品能够通向“意境”的有效途径,当然也成了中国艺术家们所铭记于心的法则。 宋朝昌运盛世期间,宫廷美术全盛,画院规模齐备,名家层出不穷,代表性画家如北宋的李成、范宽、郭熙、董源、巨然、米芾父子,南宋的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这时是中国山水画发展的鼎盛时期,传世经典层出不穷,如董源的《潇湘图》、《九袖骄民图》,李成的《读碑窠石图》、《寒林平野图》,范宽的《溪山行旅图》,郭熙的《早春图》等佳作使中国的山水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画家们崇尚自然,崇尚写真,应物象形,描绘山水之形,山水之神,体现一种“无我之境”。绘画表现题材、绘画技法和绘画理论都有了较为长足的发展,追求主客体相结合意境的审美观占据画坛主流,并开始重视对人文精神的追求。 范宽,名中正,字仲立,华原(今陕西耀县)人,是北宋时期著名的三大画家之一。《圣朝名画评》载:“性温厚,有大度,故时人目为范宽”。《图画见闻志》载:“宽仪状峭古,进止疏野,性嗜酒好道”。《宣和画谱》载:“风仪峭古,进止疏野,性嗜酒,落魄不拘世故,性缓”。《图绘宝鉴》载:“性温厚,嗜酒落魄,有大度”。范宽善于通过作画来表现主客观融合的独特意境。除此之外,范宽的作品极具特色,常常不乏壮观雄伟的气势,笔墨浑厚有力,在山水图中常常不乏巍峨壮观、压顶逼人的感觉。著名代表作品有《溪山行旅图》《雪山萧寺图》《雪景寒林图》等,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范宽的绘画风格被历代画家竞相模仿,现当代画家依然在画风上会受到范宽绘画风格的影响,其影响不仅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绘画历史中也非常突出。 在范宽的作品中,《溪山行旅图》最为著名,这幅作品也在中国绘画史上颇具影响力。《溪山行旅图》轴,绢本,是由两块宽约52厘米的绢丝拼成,画幅长206.3厘米,宽103.3厘米,画作上方题有“北宋范中立溪山行旅图,董其昌观”十四字,此画还得到了明代著名画家董其昌的题跋,现珍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从画面上看,巍峨巨大的峰峦平地矗立,占有三分之一的画面,矗立在画面正中,顶天立地,壁立千仞,具有撼人的视觉冲击力,历代观者很少不为其雄伟威重,浑厚坚实的浩壮之气所震慑。山头灌木丛生,结成密林,状若覃菌,两侧有扈从似的高山簇拥着,把大山刻画得坚实与传神。树林中巨石纵横,有楼观微露,从外形看上去像是道观,终南山自古以来就是道教名山,此楼如是宗教建筑也在情理之中。在岩石和上方的树林之间出现了一条曲折蜿蜒的夹杂着泥泞的山路,小丘与岩石间一队商旅驮队正沿路艰难行进。走在前面的是一个手拿鞭子的人,此人坦露上身,腰中系着黑色的腰带,头部向后扭着,似乎在招呼同伴紧跟队伍,四头毛驴紧随其后,身托重物,步履矫健,队伍最后的人头裹包巾,手拿鞭子,背后扛着货物。人物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画中在静谧的山野中仿佛使人听到水声和驴蹄声。细如弦丝的瀑布一泻千尺,潺潺的溪声在山谷间回荡,景物的描写极为雄壮逼真。全幅山石以密如雨点的墨痕和锯齿般的岩石皴纹,刻画出山石浑厚苍劲之感。整个画面充满幽深、静谧和伟大的气象。 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之所以给人以雄伟壮观,天人合一的和谐意境,不是以描绘人物的渺小来凸显山的巍峨,关键是在于对近景的处理。作品中近景的逐渐推远,在每一层次的转折处都处理得微妙精准,使得一层比一层远,到达主峰山麓时,已经缈不可测。当人们的视觉从极度虚远的山麓再转向画面中的主峰时,主峰那种由远及近的撼人视觉冲击力就由此产生了。人们越是能体验到山麓的虚远,越是能够感受到山体的无限之大,体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刘道醇在《宋朝名画评》对《溪山行旅图》大为赞赏,并列为神品,谓:“宋有天下,为山水者,惟中正与成称绝,至今无及之者”,“范宽之笔,远望不离座外”,“范宽以山水知名,为天下重”。《宣和画谱》评价《溪山行旅图》“恍然如行山阴道中”,使人感觉身临其境一般。明代大书画家董其昌令其爱徒王时敏将此图缩小临摹,精心与其他作品装订成册,以便传播。郭若虚对《溪山行旅图》赞赏有加,把范宽、关同和李成列为“三家鼎峙,百代标程”的“三家山水”。《平生壮观》中评价:“山头直上,而接于水涯。不作琐碎断续之状,俯视但一气焉。树石简略,设色深沉,真大手也。谛视此本,则举世所谓宽者,不足记也”。徐邦达评:“此图绢本,墨笔画,浓重粗壮,气象雄伟”。徐悲鸿对此画更是推崇:“中国所有之宝,故宫有其二:吾所最郭熙的《早春图》,画中峰峦叠嶂,流泉飞瀑,林木参差,行人隐于山中,整幅画淡且润,包含早春生机盎然,万物复苏的生机。画中的蟹爪树枝用笔柔韧挺健,秀拔舒展,山石以卷云皴和披麻皴相结合,虚实相生,浓淡相宜,轻岚薄雾的早春景象跃然纸上,扑面而来。应物象形倾倒者,则为范中立的《溪山行旅图》,大气磅礴,沉雄高古,诚辟易万人之作,此幅画系巨帧,而一山头,几占全幅面积之二,章法突兀,使人咋舌,全幅整写,无一败笔,北宋人治艺之精,真令人拜倒”。《溪山行旅图》是涵盖范宽独到笔墨技法的经典之作,此画在当时乃至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