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528(2014)09-0111-006 如何使马克思主义信仰深入人心,得到人民群众内心而不是表面上认同,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关键。正如恩格斯所言,“我们不知道有任何一种力量能够强制处在健康清醒状态的每一个人接受某种思想。”[1](P426-427)因而,加强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生成内在机制的研究,进一步增强灌输的有效性,不仅是关于信仰生成机制问题研究的一个深刻的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关乎马克思主义信仰能否获得广泛认同的重大的实践问题。鉴于此,笔者在本文中试对这一问题进行简要探查,并将其归结为理性认同机制、价值共鸣机制与精神激发机制等三个内在性依次上升的机制。 一、理性认同:基础性信仰内生机制 一般而言,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生成是一个“从‘相信’到‘信念’再到‘信仰’”的渐进过程,一个“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感知、认同、尊崇与信奉的有机过程”。[2]可见,在这一动态过程中,人们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感性阶段到理性阶段再上升到高级感性阶段的否定之否定过程。其中作为第一个阶段的“感知”阶段是感性阶段,作为第二个阶段的“认同”阶段是理性阶段,而作为第三个阶段的“尊崇”与“信奉”阶段则是超越于理性阶段的高级感性阶段。毋庸赘言,“相信”是人们在生活中对某种事物所持有的一种最初步的思想倾向和态度;一种理论之所以为人所信仰,它必须首先在理性上为人们所相信或信赖。因而,从严格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内在生成是从由“相信”而引发“认同”的理性阶段开始的。在这一马克思主义信仰内生初始阶段中,人们认同马克思主义的引发机制则是马克思主义理性认同机制。 在这里,所谓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理性认同机制,就是指马克思主义以其自身所具有的科学性、真理性以及对其信仰有望获得某种利益的理性期许,能够诱发人们对其予以相信或认同的机制。据其诱发因素来源的不同,我们可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理性认同机制划分为内源机制与外源机制两种基本类型。 1.马克思主义信仰内源理性认同机制。所谓马克思主义信仰内源理性认同机制,就是指马克思主义以其自身的科学性、真理性引发人们信仰的理性认同机制。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一种科学信仰,在于它在本质上是一种科学理论。这一科学理论是马克思进行长期科学研究的成果与结晶。对此保尔·拉法格颇有见地地指出:“马克思虽然深切地同情工人阶级的痛苦,但引导他信仰共产主义观点的并不是任何感性的原因,而是研究历史和政治经济学的结果。”[3](P2)这就是说,马克思主义信仰包含着丰富的感情因素,但又不限于感情因素;据其本质而言,它更是一种基于科学研究的科学理论。事实上,正是在吸收和改造了人类思想文化的一切优秀成果,特别是18世纪中叶和19世纪上半叶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成果的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一个由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有机组成部分构成的体系完备、逻辑严整的科学认知体系——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以其无与伦比的体系完备性与逻辑严密性,阐明了人类社会存在、发展和演进的客观规律,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可行性,并最终获得了人们广泛的理性认同。 2.马克思主义信仰外源理性认同机制。所谓马克思主义信仰外源理性认同机制,就是指信仰主体对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社会运动以及制度能够带来利益的理性期许而诱发信仰的机制。正如马克思所言:“群众对这样或那样的目的究竟‘关怀’到什么程度,这些目的‘唤起了’群众多少‘热情’”,关键在于这些目的能否满足人们的利益,因为“‘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4](P286)因而,人们对特定思想体系的理性认同与信仰,不仅在于其理论的科学性,而且更在于以这种科学理论为指导能够满足人们更多的需要,能为人们带来更多的实际利益。马克思主义不仅自身是一个科学体系,而且它所推崇并推进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能够为人们带来更多现实利益的社会制度。其中社会主义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确立为自己的根本任务之一,以期在其高级发展阶段中能够使“社会生产力已经发展到资产阶级不能控制的程度……社会生产力及其成果不断增长,足以保证每个人的一切合理的需要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得到满足”。[1](P336)而在作为高级阶段的共产主义社会中,社会所生产出产品丰富到完全“可以组织分配以满足全体成员的需要”[5](P242)的程度,从而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进而引发他们的理性认同。 不难看出,马克思主义的内源理性与外源理性分别代表着其理论的科学性与指导实践的有效性,因而二者是密切关联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备科学性,才能做到有效地指导实践;而只有能够有效地指导实践,才能充分体现出其科学性。二者的这一关系决定了内源机制与外源机制的交互性。事实上,正是在两种机制的交互作用下,马克思主义才得以赢得人们的理性信仰。鉴于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理性认同“支配和主宰着信仰者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态度以及相应的情感和行为取向”[6]这一事实,马克思主义信仰理性认同机制构成一种基础性的信仰内生机制。 目前,由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渗透与冲击,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及其对实践的指导意义遭到了一定程度的质疑。这一现实要求我们,在现实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必须坚守马克思主义思想阵地,着力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科学性的教育,使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同时,还要使他们充分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对于我们改造客观世界、推进社会变革所具有的不可或缺的指导意义。惟其如此,才能充分激发广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生成的内源理性认同和外源理性认同,建立健全马克思主义信仰生成的理性认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