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6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40(2014)06-0010-05 志愿服务活动最早起源于西方国家的宗教性慈善服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的志愿服务活动逐步步入正轨,形成了比较完整有效的运作机制。我国的志愿服务活动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学雷锋活动。1994年12月5日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随后各级青年志愿者协会相继建立。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建立了正式的志愿服务机构,从此志愿服务星火燎原,迅速发展。 “志愿服务是指志愿者出于自愿,以自己的知识、技能和财富等贡献社会,不以获得物质报酬为目的,而以促进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和提高公共事务效能为己任所从事的各项活动。”[1]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主体是具有一定思想觉悟,热心公益事业的在校大学生志愿者。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自愿为社会提供各种非谋利性志愿服务。因而大学生志愿服务具有了自愿性、无偿性、公益性和组织性四大特点。在文化多样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志愿服务受到了巨大影响,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因而系统探讨文化多样化背景下大学生志愿服务受到的影响及其实施途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文化多样化背景下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特点 随着文化多样化的不断发展,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出现了许多新特点。概括起来,主要包括: 一是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活动形式更加丰富。20世纪80年代以来,文化多样化趋势不断发展,世界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彼此取长补短。随着跨文化交际的不断深入,美、德、法、日等国家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逐渐为我国所了解。他们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起步比较早,发展比较快,目前已经比较成熟,因而在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开展、运行管理、形式创新、激励保障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益借鉴,推动了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经过三十年的不懈努力和探索,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服务形式越来越丰富,出现了社区服务、环境保护、支农支教、应急救助、帮扶弱势群体、西部服务计划、大型赛会服务等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 二是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机构逐步完善。组织机构是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的前提和保障。在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初期,我国没有专门的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组织。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文化多样化的不断发展,志愿服务思想在我国广泛传播,我国的志愿服务事业迅速发展。上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逐步建立起社区志愿者组织。1993年底,共青团中央组织实施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1994年12月,团中央成立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我国首次出现了全国性的青年志愿者组织。随后,各级青年志愿者协会逐步建立并发展起来,大学生志愿服务机构也逐步完善。截至2010年底,由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35个省级协会、5000余个地市和区县协会、近2000个高校成立志愿服务组织以及13万个志愿者服务站(服务中心、服务基地)组成的全国性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网络基本形成。[2]可见,在全国高等院校中,大学生志愿服务机构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 三是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的心态功利化。在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初期,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目的较为单纯,在高涨的热情与纯真善心的激励下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使大学生志愿服务迅速发展起来。然而,随着多元文化和多样价值观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的理想信念、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心理状态和行为模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大学生原本单纯的助人之心掺杂了某些功利的成分。在调查中,当问到“您为什么要参加志愿服务”时,选择“帮助有需求的人”的学生仅占被调查者的54.4%,选择“锻炼自己”的学生占56.1%,同时选择两项的人数占47.3%。[3]然而,在这些人中,真正出于“帮助有需求的人”目的去参加志愿服务的又有多少呢?据调查,有16.3%的被调查志愿者认为做志愿者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就业竞争力”,有3.6%的志愿者认为是“为了获取各种荣誉”[4]。笔者进行的相关问卷调查也显示,61.1%的同学参加志愿活动是“为就业做准备”,26.7%和21%的同学是为了“认识朋友”和“完成学校布置的加分任务”。由此可见,当前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的动机带有了明显的功利色彩。 四是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国际化合作不断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也开始走出国门,积极开展国际间的合作服务,具有了国际化特色。目前,我国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与一些国际组织如联合国人口基金会、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国际红十字会等有着密切联系,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有国际志愿者年系列活动、世界奥运会志愿活动、世界艾滋病防治信息宣传志愿活动等。特别需要提到的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发起实施的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是一个长期重点项目,大学生是这个项目的积极参加者。该项目从2002年5月开始启动,截至目前,我国已经先后向多个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22个国家派遣了590名青年志愿者[5],主要开展教育、医疗、农业、管理、文体等方面的志愿服务,同时按照对等原则也引进了外国志愿者到我国中西部贫困地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二、文化多样化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双重影响 随着文化多样化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这不仅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互通有无、取长补短中不断发展,也为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提供了开阔视野和借鉴经验的良好机遇。 第一,文化多样化使大学生志愿服务更具有灵活性。在多元文化和思想观念的影响下,大学生价值观日趋多样化,思想水平呈现层次化。同时,每位大学生志愿者的兴趣、特长及其对志愿服务的期望和服务能力存在差别。据此,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在实践中呈现出更加灵活的特点。经过多年的不断发展,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阔,服务的形式也多种多样,从时间短、任务相对较轻的社区服务、扶危济困,到时间长、任务艰巨的支农支教、西部地区服务、大型赛会服务、海外服务计划等。这不仅为我国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创造了条件,也为大学生志愿者的服务方式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空间。在此情况下,每个大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服务能力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志愿服务形式,各尽所能,以自己的知识、技能、时间和财富等为社会提供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和实际能力,也影响带动更多的人参加到志愿服务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