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707(2014)4-0003-16 一、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概述 所谓基础理论,是指研究对象的一般规律并为该对象应用研究提供有指导意义的理论。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理论,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中起基础性作用并具有稳定性、根本性、普遍性特点的理论原理。 (一)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的内容与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理论,主要包括三大基本原理:一是关于人的思想产生、形成和变化的基本原理;二是关于人们思想与行为活动变化的基本原理;三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基本原理。这些基本原理,是通过具体的理论、观点系统表达出来的,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对象、概念范畴、理论基础、地位功能、产生根源、本质、规律、价值、结构、原则、方法论、发展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等理论。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形成的标志,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导,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其他问题的理论基础。 (二)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知识的联系与区别 所谓理论,是指人们对自然、社会现象,按照已知的知识或者认知,经由一般化与演绎推理等方法,进行合乎逻辑的推论性总结。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研究者,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和思想政治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概括出来的系统结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知识,是能够增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解力和解释力的知识,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研究者的认识成果,按其获得方式可区分为直接知识和间接知识;按其层次可分为初级形态的经验知识和高级形态的科学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理论也可称之为系统化的科学知识,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及其规律相对正确的认识,是经过逻辑论证和实践检验并由一系列概念、判断和推理表达出来的知识体系。因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理论高于并包含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知识,而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知识中的经验知识尚未上升到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的高度。 (三)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的联系与区别 所谓理论基础,从哲学上讲,是一种用以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并能够促进实践发展的理论成果,这种认识的理论成果就是理论基础。毛泽东说:“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2]政党的指导思想是指一个政党用以指导自己行动的思想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党进行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的理论基础。因而,党的指导思想,也称党的行动指南或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在总纲部分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个理论基础的有些理论、思想观点、根本方法,直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理论,还包括能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理论体系,诸如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价值、本质、规律等理论。因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高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理论,蕴涵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我们既不能以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替代、等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理论,也不能脱离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来建构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理论。 二、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的发展阶段 自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办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理论研究经历了不断深化、系统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初步研究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到20世纪90年代) 从1986年到1999年,每年均有新版或再版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材或专著出版发行。这其中既有原国家教委组织的统编教材,也有部分高校和师范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联合编写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材,还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独立编写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材。调查统计者收集到30余本(包括修订再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教材或专著,其中以《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学》为书名的最多。 1984年6月,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等单位联合召开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会议提出,大专院校,有条件的都要增设政治工作专业。为了落实这一要求,教育部召开了学科专业论证会。经过论证,确定学科名称为“思想政治教育学”,专业名称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并初步拟定了专业的课程设置,并于1984年由12所高校开始招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1985年开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第二学士学位班。由此,标志着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创立,从而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理论研究提供了新平台。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第二学士学位班的招生,当务之急是要开设专业课程和编写专业教材。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委托武汉大学、复旦大学等院校组织编写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材,1985年王玄武、郑永廷、刘行炎主编的第一本教材《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1992年该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修订再版。1986年陆庆壬主编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1991年该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修订再版。这两本教材,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首次深入总结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经验,初步建构了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论体系,系统研究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某些基础理论,诸如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研究对象、理论基础、地位和作用、过程、原则、方法论体系等。 1994年原国家教委思想政治工作司第二次组织思想政治教育教材的编写,邀请了全国20多所高校的50多位教授、副教授在湖南长沙召开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材编写工作会议,明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和教材编写的目标、内容、重点与要求,通过分工组织编写了教材12本,包括《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著作导读》、《唯物史观通论》、《政治观教育通论》、《道德观通论》、《人生观通论》、《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等。其中邱伟光、张耀灿主编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郑永廷主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张耀灿主编的《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史论》、罗国杰主编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分别于1999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并确定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这些教材,在第一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材的基础上,增加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建设等内容的研究,进一步系统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过程、地位与作用、教育对象、目标与内容、原则和方法、评估等内容,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理论研究得到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