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生了深刻变化,人们的利益诉求、思想观念和要求呈现多样性、多元性、多变性,各种社会思潮潮起浪涌、变化多样,而社会思潮的纷繁变化反过来也更加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以及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主流意识形态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主流意识形态就是坚持和发展先进文化。因此,加强主流思想舆论,牢牢把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不断增强引领社会思潮的能力和水平,对于促进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在坚持正确导向中引领社会思潮 社会思潮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心理形态和思想理论形态的有机统一。通过有目的地选择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舆论,有利于促进改革的深化与优化、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国家科学发展的舆论,以引导人们的意识和行为,就可以对社会心理和社会情绪产生积极的影响,有效化解矛盾、疏导情绪,帮助人们正确理解党的理论和政策,统一思想、明辨是非,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从而使社会思潮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进而发挥其正向的社会调控作用。 一是要在弘扬科学理论中引领社会思潮。社会思潮兼具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的成分,有着比社会心理较多的理论意识和比思想体系较多的日常意识。社会思潮正确与否,是否具有生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所包含的思想或理论成分是否科学和成熟①。科学理论作为科学研究的成果,其基本价值就是为我们提供对某种经验现象或事实的科学解说和系统解释,以引导我们取得对事实的认识。因此,一方面,科学的理论可以为我们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面前提供准确的话语体系、认识角度、分析框架和解决路径,以认清各种社会思潮产生的社会背景,厘清各种社会思潮思想体系的理论主张、基本脉络,辨明是非真伪。另一方面,科学理论可以为具有积极和进步意义的社会思潮注入更加丰富的理论内涵,彰显时代价值,增强其说服力、影响力。 马克思认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②要让广大干部群众正确认识各种社会思潮,首先,要大力推进理论学习。要使广大干部群众自觉学习科学知识,包括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培养自觉的理论意识和较强的理论思维,正确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基础以及内容要求,正确认识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自觉认同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维护者和建设者。其次,要加大理论研究的力度,一方面,要拓展、丰富主流意识形态研究的视角与内容,关注社会实践中提出的新的理论问题,把理论性研究和实践应用性研究有机结合,加强与意识形态相关联的政治、法律、道德等的研究,不断增强主流意识形态思想体系的科学性,提高理论的解释力和说服力。另一方面,要善于吸收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用先进文化引领社会思潮,警惕“文化殖民”的危险,不能简单地将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的诸多理论移植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上来,要善于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融入意识形态的建设中。增强意识形态的历史厚重感和文化理解力,使主流意识形态获得更好的认同。再次,要搞好理论宣传,大力宣讲党的理论和重大方针政策,把意识形态的宣传融入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实现意识形态由理性认识向感性认识的再转化,使科学理论人脑人心,真正成为指导干部群众参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强大思想武器。 二是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中引领社会思潮。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历史经验表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什么时候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就取得成功,反之,背离马克思主义就会给革命和建设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在引领社会思潮中更应当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一方面,在多样的社会思潮中一定要坚持指导思想的一元化,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在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西方社会从未停止对我国的西化、分化,西方意识形态通过社会思潮的传播,不断地输送着他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意在消解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动摇我们的社会主义根基。如果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会迷失主流意识形态和思想舆论的正确方向,就会断送社会主义的大好前程。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在马克思主义宣传和推进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系统性建设,用马克思主义凝聚和统一社会各阶层、各利益群体的思想,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三是要在丰富和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引领社会思潮。马克思主义不是故步自封的学说,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必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用发展的、动态的、切实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③一方面,理论联系实际,在动态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同样,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一些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随之相应的是社会思潮的变异,“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④。这就需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将马克思主义与变化发展的实际相结合,丰富其内涵,拓展其视野,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引领多元化的社会思潮。另一方面,立足当代,面向未来,树立前瞻性思维和理念。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作出新的探索和概括。据此,党和国家要树立前瞻性思维,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充分利用和把握相关规律,对多样化、复杂性的社会思潮进行前瞻性预测,做好防范和准备措施,进而将一些非科学的、落后的、消极的思想意识解决在萌芽当中。 四是要在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思想意识中引领社会思潮。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都属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范畴,它们是对现阶段我国人民在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基本要求和主流导向。一方面,在总结以往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的经验教训中,结合当今时代的现状和问题,提出新要求,挖掘新要素,将如何实现中国梦的理论与实践,将如何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理论与实践等融入其中,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拓展新的内容。另一方面,要以战略思维做好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规划,将其纳入德育教育计划,使之科学化、系统化、实效化,尤其要融入学校教育体系,使之深入学生的思想和心理。此外,要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大众传媒以及互联网的主渠道作用,加大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研究、教育与宣传力度,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思想观念通过主渠道主阵地渗透到个体的观念中,从而正确引领社会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