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477(2013)01-0194-03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就已经有人提出要针对青少年成长中存在和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疏导工作,以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危机。但在进入21世纪前,人们对心理疏导的关注并不多。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把心理疏导作为一种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提出后,学术界对心理疏导的研究顿成热点。人们对心理疏导的认识也逐步明确、清晰和深化,但对心理疏导中的价值引导或价值干预问题却很少有人论及。本文拟在这方面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心理疏导及其特点解读 心理疏导最初只是作为一种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方法,后来应用到一般的心理调适中,最后被思想政治教育借鉴,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新拓展,从而也使心理疏导具有了更广阔和深远的意义。 (一)心理疏导是一种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方法。 心理疏导作为一种正式的心理治疗方法,最早是由南京脑科医院主任医师鲁龙光于1984年创立,是我国新中国成立以来唯一荣获过国家奖、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治疗方法,在医院应用中取得良好效果。鲁龙光认为,“心理疏导疗法是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原则,结合我国的民族特征,继承吸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有关精华,融合国内外各学科中有引用价值的学术思想,逐渐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较为系统的心理治疗方法”,“心理疏导疗法具有三个特点:它能帮助病人加深自我认识;适用于各种心理障碍患者;能在短期内取得较好的疗效,并使患者长久地保持身心健康。”[1](p4)从其具体做法看,实际上是一种从倾听、共情、理解入手,以转变认知为主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法。 (二)心理疏导是一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方法。 2010年,武汉大学的付喜凤在其博士论文中对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中的心理疏导进行了系统研究,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中的心理疏导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遵循人的思想活动形成与发展规律,对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通过疏通引导,创造条件,让其充分表达,又善于引导,从而帮助人们理顺思想障碍,提高思想认识,选择正确行为方式的一种方法。”[2](p22)其定位属于思想政治教育,解决的是思想认识问题。武汉大学佘双好教授也指出,心理疏导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新方法,它解决的是人们心理和思想上的各种问题。“我们对心理疏导的理解就不能仅仅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层面来理解,而应把心理疏导看成是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发展,把心理疏导看成是一种通过疏导心理层面的问题来达到思想沟通引导作用的一种教育方法。”并详细地分析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心理疏导与心理咨询的区别。[3](p93-94) (三)心理疏导是源自心理咨询又应用到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方法。 有学者认为,心理疏导原是指“用心理学的知识改变人们对心理的认知及情绪、行为、意志,以达到消除症状及治疗心理疾病的一种有效方法。”后应用于一般的心理调适中,并被引入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视野中的心理疏导则主要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遵循人的心理活动规律,通过解释、说明、教育、支持、帮助等途径,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等方式帮助人们进行一定的心理调适,使其不良情绪得到宣泄,心理压力得到缓解,或者为进一步实施思想影响创造必要的健康心理条件,或者在进行心理调适的过程中解决思想问题。”[4](p118)这实际上是把心理疏导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前奏和基础,即先解决心理和情绪问题,然后再解决思想问题,本质上属于心理学方法范畴。但它可以纠正原来存在的“将心理困惑问题当作思想政治问题来处理”的不恰当做法,较好地解决具体工作中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与思想问题相混淆的状况。同时,也可以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模式,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中的心理疏导,既是心理咨询和治疗方法的突破,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的延伸。它具有二者的某些特点和优势,又避免了二者的局限与不足。心理疏导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它的基础是心理学,但在范围和性质上则属于思想政治教育范畴;它既涉及心理问题,又不回避思想问题,从而成为既解决心理问题,又解决思想问题的一种综合方法,并具有全新的意义,在目标和内容上进一步拓展,在运用上更为灵活和广泛。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需要避免过于政治化和说教而变成说服教育。 (四)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的特点。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人的心理问题并不单纯只属于心理层面的问题,它同时也表现为思想问题或者价值观层面的问题,是心理和思想问题的交织。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进行心理疏导不仅仅是方法层面的突破,更是在理念层面的创新。心理疏导既使用心理咨询的理论与方法,也使用思想引导的原理和方法;既解决心理层面的问题,又解决思想层面的问题。也就是说,它是充分利用自己学科综合的优势,取长补短地解决单纯的心理咨询或思想政治教育不能解决或解决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和规范的心理咨询相比,其特点表现在: 1.工作主体的多样性。心理咨询主要是由经过专门学习和训练的专业咨询人员来承担,而心理疏导既可由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承担,也可由具有相应知识的学校辅导员、班主任和教师等非专业人员来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