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6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45[2012]11-0124-04 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模式,是关于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具体实施的运行方式。模式(pattern)亦译“范型”,①是事物的标准样式。②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模式,应该是其建设实践中相对稳定、约定俗成、被实践检验切实可行的操作范式,是为完成思想道德建设目标而设计的一种既有理论为指导,更有具体操作步骤的结构性整体。公民思想道德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建立一个逻辑性强、内发力足、简便易行、特色鲜明的操作模式。它是建构公民思想道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核心内容,可从根本上决定其建设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在思想道德教育建模方面,西方国家曾先后建立过“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示范、模仿的德育模式”、“自由选择德育模式”等,③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多不适用当代中国国情。我国学者也先后提出了“榜样示范德育模式”④、“叙述、评议、辨析德育模式和自我教育德育模式”⑤、“生活德育模式”⑥、“和谐德育模式”⑦等德育模式,但至今尚未形成我国比较公认的权威现行模式。因此,探索其建设模式的内涵结构及其运行机理,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方法论价值。 一、“三位一体”建设模式的主体内涵与框架设计 所谓“三位一体”的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模式,是指需要系统建构的“‘治道’内化·实践外化·品牌升华”三位一体的公民思想道德提升范式。它是依据现代公民教育的历史使命与现实平台,针对现代公民思想道德的时代特点,综合运用伦理学、教育学和思政学的科学原理与方法理论而创设的一种新型操作范式。其基本内涵是:“治道”侧重思想道德素质的内化,实践侧重思想道德素质的外化,品牌升华注重内化与外化两条途径的整合;三者联合实施,辩证统一于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全过程。 依据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公民思想道德素质提升需要经过两次转化,即“治道”内化与实践外化。由于一定的品德认识必须经过情感、信念、意志的催化作用,才能转化为相应的品德行为,因而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在一定外界环境条件影响下公民内在的知、情、意、信、行诸要素辩证运动、均衡发展的过程。知,即思想道德认识,认识是行为以及行为习惯的先导,没有正确的认识,就难以产生正确的思想品德行为;品德认识是把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原则、规范转化为社会成员思想品德行为和习惯的基础和前提。因而,公民道德建设模式必须以“治道”内化为基础和前提。行,即思想道德行为,行为是一个公民思想品德的外在表现和综合反映,是衡量一个公民思想觉悟高低、道德品质优劣的重要标志。同时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后,反过来又可以加深公民的认识。为此,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模式必须以实践外化为归宿和落脚点。⑧ 依据思想政治教育“综合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教育过程的“适应超越律”,我们可以将“品牌升华”环节设置成整合“内化”与“外化”的纽带。通过设置道德品牌创新平台,制定道德品牌评价指标,以总结评估和表彰为手段,激励和促进公民在内化和外化的实践中,努力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不断提升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的品位。这一过程的实质,是打造道德品牌,促进公民道德品位的升华。品牌升华环节也是将“内化”与“外化”两个环节整合到道德品牌创新平台的关键,由此形成了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治道’内化·实践外化·品牌升华”三位一体的实施模式,搭建出了一个理论底蕴深刻、实践逻辑严谨、长效性强运行简便的操作平台,能够为现实实践提供常态化的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机制。 其模式的主体框架可具体创设如下: (一)以创新道德教育方式为主渠道的内化工作体系 内化指“内心游移”⑨,是指公民在思想道德建设教育过程中,将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规范纳入自己的态度体系,成为自己意识体系有机组成部分的过程。⑩公民思想道德素质提升的基石与根本是“治道”内化。道德教育是向公民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实现“治道”内化的主要形式。传统的公民思想道德教育方式由于受到历史环境和经验等各方面的限制,已不适应当代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现实要求,必须创新道德教育方式,改进道德工作方法,建立公民思想道德素质提升的内化工作体系。重视公民思想道德教育的各个环节,在社会活动中加强对公民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教化与渗透,使公民在提高修养的过程中自觉认同并日益强化科学的道德观念。 加强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的内化是公民教育的重中之重,而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的内化要求创新道德教育方式,充分发挥道德教育在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公民道德教育是公民教育活动的核心,是公民接受先进思想道德教育和熏陶的主要渠道。公民道德教育可以直接传授或间接渗透给公民正确的思想道德意识,发展公民的道德认知能力。公民道德教育还是公民道德思维能力培养的摇篮,不仅让公民在唯物史观与历史辩证法的互动中,提高道德辩证思维的能力,而且可以将科学的道德理念与自己的立场、观点融为有机的整体,转化公民认识和把握社会历史与人生发展的理论眼光与实践智慧。 当前,应着力完善创新道德教育方式在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内化中的主渠道作用。第一,创新道德教育方式要坚持科学的指导思想。创新道德教育方式是“治道”的主渠道,一定要以为人之道为核心,坚持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是社会主义荣辱观指导公民德育行为。第二,创新道德教育方式要锤炼道德渗透艺术。创新道德教育方式应以为学之道为本,这就必须善于将“为人之道”渗透到“为学之道”之中,要努力探索高效实用的方式方法,增进公民在道德教育中的参与,注重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整合,强化思想道德教育在公民道德教育中的渗透。第三,创新道德教育方式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针对我国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实际,尤应着力使公民道德教育与社会现实和生产实践相联系,着力帮助公民认同主导的荣辱观。第四,创新道德教育方式要充分开发道德教化的新媒体。应将网络思想道德教育引入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生动形象地进行思想道德教化,大力提升德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