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365(2011)05-0005-07 网络文学在我国兴起已经整整十个年头。在这十年里,网络文学由当初零散的心灵絮语变成了如今文字的汪洋大海,关于网络文学的研究也由当初的被人质疑成为了时下文学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十年,对浩瀚的文学史来说仅是弹指一挥间,而对网络文学和网络文学研究来说,却是很不平常、筚路蓝缕的十年。 一、网络文学研究的理论视域 据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统计,在2000年至2010年十年间,共有1082篇以“网络文学”为篇名的论文,有4932篇论文涉及网络文学。出版的关于网络文学的著作亦不少,笔者通过国家图书馆图书数据库进行统计,就有126部。纵观各类网络文学研究文献,大致覆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网络文学的内涵 什么是网络文学?这是在网络文学研究初期备受争议的一个话题。“榕树下”主编朱威廉说:“我觉得网络文学就是新时代的大众文学,Internet的无限延伸创造了肥沃的土壤,大众化的自由创作空间使天地更为广阔。没有了印刷、纸张的繁琐,跳过出版社、书商的层层限制,无数人执起了笔,一篇源自于平凡人手下的文章可以瞬间走进千家万户。”[1]网络写手李寻欢在《我的网络文学观》一文中说:“我认为它的准确定义应该是:网人在网络上发表的供网人阅读的文学。”[2]有学者借鉴了这一说法,从网络文学的诞生方式来进行阐释:“网络文学是网民在网络上发表的供网民阅读的文学。”“在网上‘创作’的文学,是利用网络的多媒体和Web交互等信息技术创作出来的,以互联网为传播媒介的文学。”[3]不过,已经存在的文学艺术作品数据化后照搬上互联网,或者直接在互联网上“贴”出已经写好的所谓“原创作品”,这类作品与传统的纸媒文学没有本质上的差别。[4]有学者进一步认为,“网络文学的特质不在用电脑写作,而在于它的传播方式;网络文学的角色定位以及特定的文化内涵与模式都是由其传播和阅读的特定状态决定的……网络文学是在网络上发表的,具有特殊的网络文化内涵,网络文学应该定位于传统文学无法达到之处,即超文本文学样式。”[5]人们概念中的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只是表达方式和载体不同,只有超文本才是真正的网络文学。相比较而言,欧阳友权对网络文学的界定比较全面,他认为,“网络文学是一种用电脑创作、在互联网上传播、供网络用户浏览或参与的新型文学样式。它有三种常见形态:一是传统纸介印刷文本电子化后上网传播的作品,这是广义的网络文学,它与传统文学的区别仅仅体现在传播媒介的不同;二是用电脑创作、在网上首发的原创性文学作品,这类作品与传统文学不仅有载体的区别,还有网民原创、网络首发的不同;第三类是利用多媒体电脑技术和Intemet交互作用创作的超文本、多媒体作品(如联手小说、多媒体剧本等),以及借助特定软件自动生成的‘机器之作’,这类作品离开了网络就不能生存,因而,这是狭义的网络文学,也是真正的网络文学。”[6](P17)欧阳友权说,还可以从三个大的层次去考量网络文学:宏观看,也就是从传播媒介上,所有在互联网上传播的文学都是网络文学。中观看,网上原创,就是首先发表在网上的文学作品叫网络文学。微观看,网络文学指具有网络独特形式,脱离网络不能生存的文学如超文本、互动文学。目前网络文学的研究对象是中观的,即网上原创文学。如果以宏观的网络传播文学为对象,显然过于宽泛,与传统文学也没有了显著的差异;如果以狭隘的网络文学超文本为研究对象,则数量不够,因为这种样式现在终究较少,其样本不具代表性。[7] (二)网络文学的特征 网络文学语言具有符号化的特点。有论者从主体的角度进行了论说:“网络写手年纪较轻,自我意识很强,又喜欢求新求异,他们常常会在作品中插入一些浅显易懂,又富有创意的全新的符号化的表达形式。比如:谐音字,3Q3Q(thank you),9494(就是就是);缩略语,WBD(王八蛋)、TMD(他妈的)、SB(傻B)、Back(马上就回来)、faint(晕了)、sigh(唉)、bf(男朋友)、gf(女朋友);纯符号,(:∈??(心都碎了)、:((心情不好)、^0^(笑脸)、:0(尖叫)等等。”[8]网络文学所用的语言不同于传统文学语言的典雅和文绉绉,而更多呈现出一种口语化的特点。在没有等级的网络虚拟世界,网民们是平等自由的,在这个世界,可以畅所欲言,自由表达情感,“写作者一般很少会去对作品进行精雕细刻,而是要努力使他的作品从语言的风格、情节的发展等方面呈现快的节奏”,“加之网络的技术条件限制,在线创作的心态中的游戏心理、求快表现欲、流水线心态等,以及为适应阅读者在线快速浏览、跳跃浏览等阅读习惯,减轻在线阅读的困难(因为在线阅读小说是吃力的,在屏幕上阅读,跟在纸张上阅读是绝对不会一样的)。”[9]因而网络文学语言直白、简短的口语化特征非常明显。网络文学语言“虽然采用的是类似书写的方式,但因急于表达谈话主题,常常会直接切入,少铺垫和描述。再者上网族年龄的年幼化,自我化又使网络语言充满朝气,幽默,活泼,富于创新,出现许多新的表达方式,如语言符号的交叉使用。”[10] 网络文学创作中作者和读者具有交互性特征。“作者和读者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传者和受者。这是真正意义上的‘互动’,是网络打破了文学精英对话语权的垄断。”[11]有学者用巴赫金的理论来解读这一现象,“在一个狂欢广场上,人们摆脱了平日里各种身份带来的束缚,宗教、政治、道德全都被抛在了脑后,人们可以尽情地僭越自己的身份,敞开自己,卷入狂欢的海洋。”[12]“网络的匿名性和隐身性使来到这里的网民无拘无束,尽情狂欢。人们将利用网络叙写行为进行人格重塑和人际吸引,获得现实的补偿感。”[13] 网络文学具有鲜明的民间性。欧阳友权认为,“网络文学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起于民间俗众,是文学圈外无数漫游和聊天的网民,以游戏的心态,在赛伯空间晨光熹微的地平线上打造出来的一方蓊郁的园地,它的活动方式是全民参与的,它的姿态是平民化的,它的本性是大众化的。”“它革新了文学旧制,颠覆了文学主体的等级观念,彻底消除了‘贵族书写’,打破了传统作家对舆论工具的垄断,分享了社会精英、文化贵族的话语权力。”[14](P175)也有论者从语言风格、叙事特色、文化主题、审美特征四个角度对网络文学的民间性进行了分析,认为随意轻松的网络语言风格体现了大众化的特点,传统线性的叙事方式最符合民间化的叙事特征,以食色为主的文化主题与民间文学的精神不谋而合,运动的、平面化的审美方式具有民间化的审美特点。[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