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409(2011)04-0046-03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主要包括高校的党政领导干部队伍、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和科研队伍。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理论队伍的素质,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基础和保障。因此,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的素质要求很高,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有坚定的政治信仰。政治信仰坚定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目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必然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重大影响。要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必须按照政治信仰坚定这一基本要求来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以保持这支队伍的先进性,使这支队伍始终同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邓小平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过去“在我们最困难的时期.共产主义的理想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多少人牺牲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正是靠着马克思主义的精神支柱作用,才使我们战胜了各种困难,拥有今天的幸福生活。[1]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要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 其次,要有明确的政治方向。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必须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素养和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要政治坚定,明辨是非,在关键时刻经得起考验。 再次,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不但要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备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渊博的知识,还要能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不断充实、完善和更新教学内容,帮助大学生确立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坚定理想,增强抵制错误思潮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 最后,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创新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品质和精神灵魂。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2]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必须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注重理论创新。要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问题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积极推动理论创新。努力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易于被当代大学生接受的生动形式和具体内容,使高校成为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工程,通过多种路径发挥综合作用。结合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建设的难点和重点,可从统筹协调、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载体创新等几方面进行路径选择。 第一,组织创新,统筹协调专职、兼职、后备多维力量。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是一个组织,对这个组织的设计应坚持“完整统一、分级管理、权责一致和精干高效”的原则。一般而言,传统观点认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包括专职人员、兼职人员两个维度,但是对后备人员这个维度却重视不够。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迅猛发展,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建设进程落后于需求的迅速增长。因此,可以聘请兼职人员参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研究和宣传工作。兼职理论队伍是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参与有利于资源整合和有效配置,有利于充分发挥资源潜力。当然,要充分发挥专职和兼职两支理论队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必须妥善处理好两支理论队伍的相互关系,做好统筹管理,加强工作评估,让两支队伍之间形成相互支持、协调配合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让他们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建设发挥聪明才智。此外,还需要处理好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与学校其他队伍之间的关系,做到各种队伍的协调发展。 第二,体制创新,党务、政府、社会、专家、从业者多位一体。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的管理体制是指理论队伍的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它主要解决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管理应当由谁来负责领导、由谁来进行管理以及如何领导和管理的问题。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建设要实现体制创新,就必须构建党务、政府、社会、专家、从业者多位一体的建设机制,更好地实现理论队伍的整体化和科学化发展,建立科学的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管理体制。要确保党委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建设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实行党委对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的统一领导,包括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要发挥各级政府、各行政部门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建设中的作用,这是有效开展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建设的重要条件。结合行政管理做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建设工作,是各级行政部门及其领导的重要职责。此外,社会、专家、从业者应该积极参与、进言献策,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三,机制创新,教育、监管、评价、培训、服务有机结合。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使其按照科学决策和正确规划所设定的目标和任务有序、协调地发展,在运行过程中保持正确的方向,就需要创新理论队伍建设调控机制,实行目标管理、健全反馈体系、强化调控权威。要创新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建设的保障机制,在组织保障、制度保障、物质保障等方面同时跟进,不断提高理论队伍建设的成效。同时,还要创新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的评估机制,完善评估标准、探索评估方法,通过评估达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找出差距、明确方向、推动工作、团结进取的目的,从而促进整个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建设水平的提高。总之,通过建构教育、监管、评价、培训、服务有机结合的综合跟进的工作机制,增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建设的实效性,实现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建设效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