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0)06-0032-04 “任何统治阶级都力图用他们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来影响全社会的成员,使社会成员尤其是年轻一代成为统治阶级思想所要求的人,从而巩固其统治。”[1]因此,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促使个体接受一定阶级和社会所要求的道德规范与政治价值观念,养成一定的政治态度和立场,是任何国家和政党的主观诉求。瑞士联邦作为一个发达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国家,十分注重国民的思想道德素养、政治观念和政治行为能力对于维护国家统一、安定及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同时,瑞士本身就具有重视道德教育的优良传统,著名的教育家裴斯泰洛斯齐就明确提出要把道德教育放在整个教育体系的首要地位,甚至把个体道德的完善与否作为评价人生幸福的重要尺度。从政治环境来看,瑞士实行直接民主制,即通过全民公决或公民创议实现直接民主。比如,公民获得一定数量的签名后就可以要求对议会通过的法律或决定等进行全民公决。[2]因此,国家和政府为了实现民众对资产阶级政治价值理念的认同和政治决策的支持,一直重视公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并形成了自身的诸多特色。 一、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目标设定 瑞士联邦是一个由多个语言区组成的、多宗教信仰的多元文化融合体。在多元文化背景和直接民主的政治体制之下,培养什么样的公民?如何培养?是政府极力关心的重大问题。由于各个州“独立自主地管理各自的教育系统和社会服务事业”[3],根据地方文化发展的需要来制定教育法规和政策,没有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和计划。但是各州教育体制的制定必须考虑瑞士联邦发展教育的总体目标和标准。一方面以较大的包容性尊重文化的差异,另一方面又在多元的文化差异中积极培育公民跨文化的适应能力。这种对于文化差异的认可,最终还是以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完整,为宣扬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服务。在多元的文化背景下,瑞士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目标就是通过有效的教育认知和实践活动,促使国民接受资产阶级根本的政治、思想、道德等价值理念,养成良好的政治自觉性和思想道德情操,统一国民的思想、道德和政治立场、政治态度,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以及国家、民族的稳定、团结与统一。思想政治教育是围绕“人”开展的实践活动,而人是文化的现实存在物,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定沉浸于一定的文化情境,并按照一定的文化运作,实现价值与规范在受众中的普遍接受与认同。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又是一种政治现象,它以政治取向来汲取文化资源,以政治需要来规导育人规格,以文化教化来实现政治目的,”[4]这是政治性对于文化性的制约。瑞士联邦正是从自身的政治体制和多元文化背景出发,制定和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从而彰显了文化差异性与政治统一性的有机结合。我国也是多民族统一的国家,各民族、各地域之间存在一定的文化差异。费孝通就曾指出,一个民族总是要强调自身特有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并赋之以强烈的民族感情,进而把它升华为代表本民族的标志。因此,在制定和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过程中,要以理解和尊重文化的差异性为前提,使之与各民族的语言、风俗、习惯、历史乃至信仰结合起来。同时,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民族主义、文化保守主义、自由主义和新左派等文化思潮风起云涌,社会价值观念亦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向,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造成了一定的冲击。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制定务必把这些文化元素及其影响纳入到自身的考量范围之内,从而发挥马克思主义对多元社会思潮的引领作用。另外,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设定应紧密结合我国的社会实践以及主体道德能力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摆脱目标虚化的定向,构建一个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相结合的目标体系,增强其可操作性、可接受性和可预见性。 二、坚持实用、理性的原则 中世纪瑞士的教育完全由教会掌管,学校是教会为了培育宗教人士、贵族子弟和宣传教义而办,隶属于教堂或修道院,各教区的神甫或修士即为教师。因此,宗教道德教育是当时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道德教育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经历几次大的宗教改革,尤其是启蒙思想运动的洗礼之后,瑞士的教育逐渐由宗教向世俗、理性转变,政府和社会办学的风气也逐渐盛行,教育的普遍性、世俗性和实用性不断得到加强,自由、民主、平等的理念不断得到渗透。卢梭积极关注人的自由与尊严,极力主张权利的平等,这些宝贵的思想精华对瑞士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裴斯泰洛齐立足于社会和时代发展的现实,提出教育要注重头脑、心灵和双手三个部分,其心灵指的即是道德教育。面对社会形势的改变,瑞士的教育最终摆脱了宗教神权的控制,平民教育取而代之,注重实用性和理性成为瑞士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价值取向。一方面,通过对人的思想、行为的理性审慎和思考,不断把握人的道德、政治生活的本质与规律。它不再囿于宗教教义的学习、个体对神权的绝对依附,而是积极关注人的主体价值,即育人、育德的价值,培养个体的道德选择、判断能力和政治行为能力,提升个体自我肯定和自我发展,增强瑞士国民的思想独立性,推进了个体政治社会化的过程。这是一种肯定人的现实生活的世界观,它不再局限于宗教式的抽象思辨,而是强调实用、实际和实行,满足于对现实问题的有效解决。在这一过程中,人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出来,个体在社会中的地位、作用、能力被体现出来。另一方面,通过整合多种教育手段和教育资源,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一是通过道德的法律化来推进德育的实施。比如,瑞士是一个信誉度很好的国家,国家便通过立法的形式把这种诚信固定下来。1907年的《瑞士民法典》明确规定:“任何人行使任何权利,或履行义务,均应以诚实信用为之”,从而使诚信原则成为民法的基本原则。[5]二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本着尊重历史的精神,积极从传统文化中挖掘教育资源。瑞士有着浓厚的宗教传统,这种宗教情结也会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体现出来,并借助宗教教育的形式使“宽容、互助、节俭、尊老、爱幼”等良好传统得到传承、发扬和践履。三是利用现代传媒积极宣传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拿选举活动来说,瑞士会巧妙利用网络资源加强对公民政治自觉性的培育。比如知名的“明智选举网”,就为公民表达政治意见、开展投票活动、收集各种政治信息建立了一个互动的平台。借助网络媒介,公民一方面表达自己的政治见解,一方面不断接受来自政府、政党的政治宣传,从而在互动参与中强化“民主意识”,增强人们对国家政权和共同体的支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