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范畴,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批判地吸纳人类智慧特别是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的终极目标。西方有人指责马克思主义“见物不见人”,其实,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初创时期就十分关注“有生命的人”,追求人的全面解放一直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根本价值取向。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指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①,社会历史都是与人相关联的,离开人的活动,任何历史研究就失去了基础和目标。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认为,未来的社会是比资本主义更高级的、“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②,资本主义社会是这样一个理想的社会形式的前期阶段。今天重温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有关论著特别是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引发我们对文学的性质和文学在当今社会存在价值等问题的重新思考。作为审美活动的文学,在实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应具有哪些价值和发挥怎样的作用,这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下面从人的能动的创造性、社会中个人的自由发展、感觉的彻底解放三个方面论述文学与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 一、文学与人的能动的创造性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人的活动不同于动物的生命活动,人具有自由意志。“动物和自己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动物不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它就是自己的生命活动。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意志的和自己意识的对象。他具有有意识的生命活动。”③作为主体的人拥有自己的个人意志,对自己的活动及目的有清醒的意识,这种自由自觉的特性正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基于这一立场,马克思指出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缺陷:“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④费尔巴哈只是把人与对象看作一种直观关系,未认识到作为主体的人的主观能动性即人的实践活动。马克思在《提纲》中对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作了革命性改造,发展了唯物主义的能动方面。 人的主观能动性突出表现为创造精神,即“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于对象;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⑤与动物不同,人可以“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在认识客观事物的基础上进行合目的的生产与创造,特别是可以根据自身的内在需要和目的,“按照美的规律”去构造一个美的世界,在其间直观自身,并在精神上肯定自身,这正是人所特有的创造性。 马克思关于人的生产是“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的命题主要是就人类的物质生产而言的,但美的创造存在于人类一切对象化的活动之中。文学活动作为人的一种自由生命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积极实现,人类通过艺术品来能动地复现自己,从而在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可以说文学是一种“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的典型形态。在文学活动中,为了创造一个有别于经验世界的艺术世界,创作主体需要充分调动其情思和才干,突破时空的制约,改变对象的自然顺序和结构关系,以构成文艺作品中情感和意义的张力,造成陌生化的强烈效果。在这个意义上,文学不仅仅是对现实的模仿,更重要的是体现为创作主体对于美的追求和能动的创造。在文学史上,无论哪种文类、哪种流派,都是创作主体创造的结晶。现实主义文学作品貌似逼真,但无论是人物塑造还是情节安排,都浸润着创作者的匠心独运,而一些现代主义作品更是通过夸张变形的人物、天马行空的想象乃至不可理喻的语言表达现代人心灵的呼喊。文学创作主体的这种能动性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对亚里士多德摹仿说的挑战,由此也构成了对文学本质的追问。并且文学的创造性不只是建构一个艺术世界,它作为人类实践的一种特殊方式,还表现为对现实生活的“升华”和“超越”,甚至发挥引领生活或改变世界、改造社会的能动作用,这一点又与车尔尼雪夫斯基关于生活与艺术的观念相悖。在车氏看来,艺术不过是现实生活的一种拙劣的、粗糙的、苍白的、不完全的,甚至多少是片面的再现而已。而当今随着社会的需求和文学的发展,我们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创造性是文学赖以存在和谋求发展的最根本的要求。随着创作主体意识的高扬,文学将为人们展示具有多种可能性选择的缤纷世界,与此同时,文学自身也将在这种探索中不断变革和出新。 文学的这种创造性有其特殊的“内在尺度”。文学活动是以主体的审美经验、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为尺度的能动的创造,是作为创作主体的人在自己创造的审美想象世界中获得对人的自由意志、创造本质的肯定。这种特殊的“内在尺度”主要表现在文学创作活动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上。文学创作中的思维活动是一种自由度很高的求异思维,其中想象和激情是其思维的基本形式。被马克思誉为“对于人类的进步贡献极大”⑥的想象力是文学创作最根本的特征之一,文学作品正是通过想象创造新的世界,并充分体现创作主体的能动性的。同时,文学创作始终伴随着人的情感活动,马克思恩格斯多次引用古罗马诗人尤维利斯的“愤怒出诗人”的诗句,以说明感情、激情是文学创作的动力。并且文学创作中的思维过程始终是求异的,创作主体追求的是作品的特殊性和不可重复性,其作品是融入自我体验的“这一个”。“有意味的形式”是文学创造性的又一重要“内在尺度”,而“有意味的形式”不是纯粹或独立的存在,也是融入了主体因素的,是主体对美的发现,是超越“再现”的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