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I01;G20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162(2009)06-0024-04 2004年,千夫长4200字的《城外》作为“中国首部手机短信连载小说”以18万元的价格被成功拍卖,之后又以同样的价格拍卖了《城内》,一片惊艳之中,手机文学以其独特的阅读方式引起了不仅是文学界、移动运营商、手机生产商们的广泛关注。与此同时,2005年8月中国移动通信联合《天涯》杂志、天涯社区,共同开发建设了基于无线业务的文学创作与传播平台——E拇指文学。文学创作者们错愕:原来文学可以这样创作,它是作家写手们创作作品的新平台;移动运营商们错愕:原来手机文学蕴含着如此巨大的商机,因为《城外》不到两个月时间为运营商带来200多万元的收益;文学图书出版商们错愕:原来文学作品可以这样被商业化运作,它是文学刊物及出版物的新平台,传统的文学出版模式必将得到更新;而对普通文学作品的接受群体来讲,他们又多了另外的阅读方式,阅读即将成为无所不在的新生活方式。手机文学之所以变得如此繁荣,资本的运作在其中起了绝对的作用。 从网络文学到手机文学,我们发现,文学的形式从存在载体、创作媒介、观念形态等方面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一、补充:网络与手机的对比 回顾人类的发展历程,我们会发现,人类之所以区别于动物的最主要方面在于对工具的制造,工具体现了人类的创造性。人类的生活活动是人类得以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其主观意愿是为了改变自然,从而适应人类自身的发展需要,这种活动是一种主动自觉的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活动,“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建设,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1](P97)每一种工具的创造和生产都是为了满足人类的某种需要,从这个角度来讲,每一种新工具的产生都可以说是对人类需要的补充,保罗·莱文森说:“无意产生的后果和补偿性技术(如法律)之间的拔河比赛或拉锯战,自始至终贯穿在人类历史和媒介发展的过程之中。”[2](P10)每个人都有行动、交流、思考的需要,行动让我们能够自觉主动地去适应和改变世界;交流则是为了获得更多的信息,从而补充自身的不足;思考则是对自身的内视和对世界的反思,从而修正我们的行动。 人类创造文字是为了记录自己的历史,发明书写工具则是为了更好地书写、记录,书写文字需要载体,于是发明了造纸术,但文字又不能承载声音,于是发明了收音机、广播等声音工具,而收音机等又不能满足人们对移动图像的需求,于是发明了电影和电视,而影视广播等媒体又不能满足人们对虚拟世界的需求,于是发明了互联网,但互联网却将我们局限于某种固定的虚拟空间之内,让我们无法实现随时随地的、移动性的交流,这样具备上网功能的手机就成为一种新的发展方向,所有这一切都可以看作是对人们信息交流需要的补充。 就物质化的本身属性来讲,网络和手机都受到电脑和手机机身等物质条件的制约。上网的必要条件是一台电脑,需要调制解调器、网线和网络的畅通,而对于手机来说,通话的基本条件是手机完好和通信网络畅通。从交流的角度来讲,信息的传递和交流是网络和手机的基本功能之一。文学文本在网络和手机中的传递和阅读无非是网络和手机的辅助功能之一,即网络和手机具有文学的功能都从属于二者信息交流的基本属性,也就是说不能传递信息和通话的网络和手机只能是没有生命的信息承载体,很难想像不能互动传递信息的网络和不能通话的手机,人们还会利用它们来进行文学的阅读和消费。 移动性是手机区别于网络的重要属性之一。网络的使用显然会把我们局限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尽管你可以采用无线上网的方式,但是你却必须坐下来面对你的电脑。从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以来,电话就成为人们沟通和交流信息的重要工具之一,但电话同时也受到电话线和通话空间的限制,我们离开了电话线和固定的空间就不能进行信息的交流。而手机的出现则突破了电话线和通话空间的限制,让我们从固定的通话空间解放出来,从室内走到了室外,也让我们的信息交流更为方便和快捷,它把我们从办公室和家庭的空间解放出来,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外在的空间。相对于网络来讲,能够移动,进行更为自由方便的信息交流是手机的巨大优势。但并不是说手机的空间就不受到限制,比如在地铁内,在隧道内,手机的通话都受到一定的制约,但手机拓展、补充了我们信息交流的空间,让我们的信息交流更为自由则是不言而喻的。保罗·莱文森说:“手机不仅是交流能力的净增长,而且是对网上传播的改进。……从长远来看,互联网可以被认为是手机的副手。身体的移动性,再加上与世界的连接性——手机赋予我们的能力——可能会具有更加深远的革命性意义,比互联网在室内带给我们的一切信息的意义更加重大。”[2](P10) 当手机具备基本的通话功能,增加了书写功能后,我们会发现,手机的短信功能原来具有比手机铃声更多的优点:安静,文本无声,传递迅速,交流快捷,不会打搅别人。手机铃声往往会把我们激发到一种比较亢奋的状态,这样,当通话的双方要是因为某种理念发生差异,我们就会感觉到手机带来的烦恼,比如一些推销电话的出现我们就不堪其扰。而短信很不一样,“手机短信的根本属性是:它是用文字写就的,也就是说,它的创造和理解来自于我们的一种心态,这种心态和我们倾听声音形象和注视视觉形象的心态都是不同的”[2](P99)。快节奏的现代社会生活分裂了人们的时间,将人们的时间进行了“碎片化处理”,而这必然带来阅读的革命,手机相较网络的优势在于它进一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阅读。手机阅读功能的诞生让我们确实感受到了阅读短信和通话之间不同的愉悦。短信的出现丰富了我们的情感表达和交流的方式,使我们在享受通话声音的愉悦之外,还能感受阅读短信带来的内视化的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