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虚拟社区作为一种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群体组织模式和生活方式,拓展了大学生在物理世界中的时空感觉,提供了一种新型社会关系领域和社会生活层面。网络虚拟社区交流方式的即时性、隐蔽性、成瘾性等特征正深刻地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作为我国大学生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生的思想政治观念同样不可避免地受到网络大潮的冲击。与本专科学生相比,研究生培养方式具有特殊性,如学习生活的空间分散度高、流动性强、班级组织相对松散等,这就使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手段难以把握学生的思想特点和思想动态。据此,本文拟对网络虚拟社区环境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开展网络虚拟社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势在必行 首先,开展网络虚拟社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全国研究生招生人数从2000年的12.8万人急速增加到2009年的47.5万人[1]。《中华人民共和国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09年底我国在学研究生人数已达140.5万人[2]。这说明,我国不论研究生招生规模还是研究生教育增长速度均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近日,教育部确认2010年硕士生招收计划将比2009年增长5%,博士生则扩招2.5%,研究生规模仍保持适度增长。研究生教育位居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顶端,不仅对其他层次的国民教育具有很强的带动性、辐射性和示范性,而且在国家创新体系和国际竞争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研究生的学术道德水平、思想政治素养是其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伦理规范,是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保障。 其次,开展网络虚拟社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客观要求。中国网民中,大专及以上高学历者占31.2%,表现出较强的高学历特征[3]。无论是从上网人数规模还是从网络利用程度来看,研究生群体已经构成了我国网络用户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电子公告栏、网络聊天室、虚拟论坛、虚拟讨论组、网络游戏及其结合体为表现形式的网络虚拟社区已成为研究生获取信息、沟通交流的重要平台。随着网络触角的延伸,网络虚拟社区对研究生的行为模式、价值取向、政治态度、心理发展、道德观念等的影响日趋明显,由此导致的群体观念淡化、心理调节机制失衡、责任意识虚无等研究生网络道德缺失现象也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因势利导,运用网络虚拟社区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一个无法回避且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当然,较高的研究生网络普及率也为网络虚拟社区教育的正常开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最后,开展网络虚拟社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适应研究生培养方式和行为特征的必然结果。研究生集体课程相对较少,学习和生活相对独立、流动性强,班级管理工作松散,“三会一课”等集体教育活动常由于个体时间无法统一而难以组织,导致了班级成员归宿感较弱、人际关系陌生等问题。而网络虚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是以网络虚拟社区为平台、针对研究生网络生活特征而设计的一种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态,与单纯的以网络为媒介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同,虚拟社区的即时通信特征有利于突破时空限制,平等自由的交流方式有利于打破沟通隔阂,弥补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不足。 二、网络虚拟社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 首先,网络虚拟社区的涨落放大机制增强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自组织理论指出,在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中随机涨落有可能被放大为巨涨落。网络虚拟社区作为一个非平衡的开放系统,同样也存在涨落放大机制。虚拟社区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化放大作用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扩大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广度。在网络虚拟社区中,信息流动的自由性和参与者身份的双重性使得讨论话题在被点击、回复、跟帖、再跟帖的循环过程中被放大,从而吸引更多的参与者。参与者越多,思想政治教育波及的范围就越大。同时,每个参与者的个人观点都可能对其他参与者产生启发或教育作用。二是扩大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网络虚拟社区中对话题的讨论是以参与者自主选择、自主发表观点的一种群体性方式进行的。当一个话题经过参与者讨论后,就夹杂着许多参与者对问题的个人理解和看法。在这个过程中,讨论的主题就不再局限于原有话题,而是波及到与讨论话题有关的方方面面,讨论范围也不断扩大,从最初的小范围讨论迅速扩展至整个虚拟社区,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更深入、更全面。 其次,网络虚拟社区的社区认同感提高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可度。随着网络虚拟社区的蓬勃兴起,血缘、地域、工作、学习关系不再是人们结合在一起的必要条件,青年人更愿意因兴趣和价值观的认同而以“群”的形式在网络虚拟社区中集结。当个人价值与社群核心价值相符时,人们便较认同该社群,并正面评价和支持社群的领导。研究生群体属于同辈群体,年龄层次、观念特征、心理需求、知识结构、生活志趣和利益诉求等有许多相似之处,成员之间的心理相融性较强,更易形成价值观念上的相互认同。同时,在网络虚拟社区中,信息发布者在发布信息和回应信息的过程中渗透着个人的意志,负载了主体的精神旨趣和价值诉求。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同样可以利用虚拟社区中的这种社区认同感。在虚拟社区中,教育工作者和研究生等社区成员都只是信息网状传播结构中的一个个节点,在人格和活动的自主性上都是平等的,师生间的长幼关系和心理距离在网络虚拟社区人际交往中相对弱化,这就使得学生感到自身的独立人格和民主意识受到尊重,更易袒露心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如果利用社区成员间的相互认同感对网络信息加以正确引导,就容易得到较为广泛的响应和支持。有利于革除传统教育模式中师生间的现实沟通障碍,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