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2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970(2039)04-0021-03 政治社会化是指社会个体通过学习某种政治文化,培养政治参与能力的过程。政治社会化是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决定和影响着大学生社会化的基本方向[1]。一个人对于国家和政治团体的认同以及政治立场的培养,主要形成于求学时期的青年时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对于国家政治民主化建设,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本文以H大学为例,2007年5月在本科生中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600份,回收问卷548份,问卷回收率为91.3%,剔除不合格问卷18份,有效问卷530份,问卷有效率为88.3%。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如下:大一学生122人,占23.0%;大二学生128人,占24.2%;大三学生138人,占26.0%;大四学生142人,占26.8%。性别构成情况:男生313人,占59.1%;女生217人,占40.9%。政治面貌构成情况:党员117人,占22.1%;团员413人,占77.9%。专业分布情况:文科145人,占27.4%;理科130人,占24.5%;工科255人,占48.1%。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个案访谈等研究方法,使用SPSS 11.5分析处理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研究探讨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作用。“政治社会化是传播政治文化的手段。”[2]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就是学习和接受政治文化,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使自己成合格“政治人”的过程。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具有重要作用。 一、加强政治引导,深化政治认知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内容,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倡导的政治价值观传播给学生,帮助大学生获得政治知识,形成科学的政治信念,提高政治素质,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认同现存的政治体系和社会制度等,为个人价值的实现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政治保证。调查显示,75.5%的大学生认为在高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有必要的,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获得相关政治信息和政治知识、形成政治认知有很大作用和较大作用的分别占47.8%和33.6%。以下主要从两个方面论述思想政治理论课传递政治信息,提高政治认知。 1.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职能是为塑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服务,目的在于提高适应社会需要的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等,其实质就是促进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思想社会化、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社会化等。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师的主导下,通过课堂教学等环节,让学生系统地了解和理解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帮助大学生了解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认识到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等,使大学生形成一定的政治认知,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确立正确的价值观。调查显示,认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政治观的培养有很大作用和较大作用的分别占32.5%和46.4%;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对政治素质的提高有很大作用和较大作用的大学生分别占30.7%和49.1%。H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位老师指出:“大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的,它直接作用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过程。通过理想信念教育,能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说是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最主要、最系统的渠道,对确立正确的价值观非常重要。” 2.帮助大学生深化政治认知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与中学开设的政治课是有良好的衔接的,调查显示,68.1%的学生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比中学时的思想政治课内容更具广泛性和全面性,69.3%的大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更具系统性和科学性。这说明通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政治认知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在访谈中有的大学生也提到:“与中学相比,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帮助我更新政治知识和信息,对政治知识的了解更加全面,更加系统。最重要的是让我的政治认知能力有了新的提高,中学时候可能是被动接受那些浅显的政治知识,现在会根据接触到的政治知识和信息去深入地思考一些政治问题,能形成自己的看法。”有77.5%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能结合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让大学生能从自身的知识结构和需要中找到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契合点,使大学生的政治认知进一步深化。 在H大学的问卷调查中,问及“是否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时有86.8%的大学生回答“知道”。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了解和认识途径很多,82.2%的大学生表示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途径了解和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可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获得政治知识、形成政治认知的重要途径。目前,大学生的政治认知情况良好,特别是事实认知良好,充分说明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政治社会化一条最重要的途径和渠道,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得到了加强。 二、确立政治态度,形成政治信仰 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激发大学生的政治情感、确立政治态度和形成政治信仰方面具有独特作用。政治态度是政治主体对政治客体相对稳定的综合性心理反应倾向,通常表现为政治情感、政治信仰和政治意志等。政治信仰就是对现有政治体系,尤其是对各种政治理论、政治制度和政治价值的接受或信奉的心理状态。当大学生政治情感和政治意志升华时,就会产生坚定的政治信仰,所以,政治信仰是大学生政治态度最高级的形态。 1,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显性教育确立大学生的政治态度和信仰 高校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加强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进行近、现代史、国情和革命传统的教育,以增加大学生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培养和加深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并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环节等目的十分明显的显性教育后,他们自觉接受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所倡导的观点、思想和信念,并且把它融入自己的价值体系中,使之成为自己的价值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表现出稳定的支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态度和政治信仰。访谈中一位大学生说:“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四门课程,让我能够系统了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怎么走出来的,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让我相信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救社会主义。所以,我选择加入中国共产党,我有自己的信仰,这些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是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