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伯特·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1898-1979)是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成员之一。马尔库塞被称为“发达工业社会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学生运动的先知”“青年造反者的明星和精神之父”“新左派之父”,是“新左翼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他出生于德国,后移居美国。他早年曾师从存在主义大师海德格尔,后又师从多人并注重吸收先哲们的优秀思想成果。无论始终,他总是关注着社会现实,关注着人和人的历史、人的本质和人的最高价值问题。马尔库塞生活在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勇于直面发达工业社会的异化现实——单面文化,提倡用革命艺术消除绝望、拯救心灵、拯救现实,并提出用“感性解放”作为救世良方来医治异化的发达工业社会。 一、马尔库塞大众文化批判的现实所指——单面文化 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的西方社会,娱乐工业出现,大众传播媒介迅速成长,纳粹及其他极权国家对文化野蛮操纵,美国电影业和录音工业在世界传媒的地位日益显赫。所有这一切导致了人们把眼光转向对当代资本主义变化着的文化模式的评估,即开始注重研究大众文化或文化工业问题。法兰克福学派的先驱霍克海默和阿多诺最先对大众文化进行了批判,然而正是马尔库塞在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大众文化进行了彻底的批判和具体的道路设想。 马尔库塞对大众文化的批判开始于对“肯定文化”的批判。“肯定文化”的概念其实是由法兰克福学派的创始人霍克海默于20世纪30年代,在一篇题为《利己主义与自由运动》的文章中提出的,用以刻画资本主义文化工业的特征与功能,然而正是马尔库塞在《文化肯定性质》一文中,详尽地展开了霍克海默的这一概念,并对其进行了全面深刻的批判。马尔库塞强调,“肯定文化”是资本主义这一特定时代的产物。新兴的资产阶级将他们对一种新的社会自由的要求奠定在人类理性的普遍的基础上,但是理性和自由并没有超越这些资产者自身的利益范围,而他们的利益越发与大多数人的利益对立起来。对资产阶级来说,这是一个大难题。为了应付这一难题,他们想出的办法就是制造“肯定文化”。在马尔库塞看来这种文化是从现存秩序的利益出发发展起来的,是一种社会秩序的反映。“肯定文化”的基本功能既是提供一种辩护,充当现实的装饰品,引导人们同现存秩序相调和,又可使人在幻想中得到满足,平息人的反叛欲望。 1955年,马尔库塞发表了名噪一时的《爱欲与文明》,这本以“对弗洛伊德的哲学探究”为副标题的著作,是以弗洛伊德哲学为出发点,把“压抑文化”作为大众文化的雏形来加以批判的。弗洛伊德主义的理论核心是“里比多”(欲望)。弗洛伊德认为:人类文明是欲望遭受压抑的产物,压抑是文明不可逆转的代价。马尔库塞对弗洛伊德主义进行了改造。马尔库塞认为,文明有作为由压抑本能而发展起来的事实问题,但是,在生物学和历史中,都没有要求永远如此的法则。只有当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有可能满足人的需要而无须压抑它时,压抑才变成了不合理的时代错误。马尔库塞把弗洛伊德所说为建立和维持文明所必需加诸本能的压抑叫做“基本的压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搬掉了经济匮乏设置在文化发展道路上的障碍之后,这种压抑就成为多余的了。马尔库塞把这种压抑叫做“多余的压抑”,正是由于“多余的压抑”的存在,才使得社会通过种种手段和方式对个人进行全面的控制,使个人不再成为是自主的,个人的能力发挥不再是正常自由的。资本主义发达工业社会的大众文化是“多余压抑”的产物。 再往后,马尔库塞则把“单面社会”即现代工业社会的主要文化形式即大众文化称为“单面文化”,并对其展开批判。他指出,现代社会对人的控制程度远远超过以往的时代,而且这种控制的有效性并不依赖于恐怖和暴力,而是依赖于意识形态的控制,即把技术理性和消费至上原则结合起来的文化工业——“单面文化”。他把“单面文化”斥之为与现存秩序同流合污的“操纵意识”,是意识形态与社会物质基础的融合,是资本主义商品制度的组成部分。 二、马尔库塞大众文化批判的艺术原则——革命艺术 “单面文化”使人成为“单向度”的人。人被现代社会所吞没,被人所在的异化状态所吞没。但是,在文化工业的操纵影响下,被异化的人却感觉不到这种异化,明明身患重病却感觉不到自己有病,这是因为资本主义社会对人的压抑已深入到人的本能结构中去了。如何才能唤醒异化压抑下的人,使之正确认识自己的生存处境和实际利益呢?马尔库塞的答案是:革命艺术。 请看马尔库塞关于革命艺术的一系列命题:“艺术并不是因为它为工人阶级而写便是革命的,而是它本身就是革命的。”①“每一件艺术品都将是对于现存社会的一篇公诉状”,“每一件艺术品都是解放形象的显现”。②“艺术打开了现存现实的另一方面:可能解放的方面。”③马尔库塞认为,艺术之所以具有批判和革命功能,是由于艺术总同新的现实原则联系在一起。根据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对艺术爱欲根源的分析,马尔库塞指出艺术创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受压抑的爱欲通过艺术升华得以满足的过程,所以必须肯定,艺术摆脱了既定的现实原则而服从于快乐原则。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艺术对快乐原则的服从是以不干预现实、在现实中无能为力为代价的。马尔库塞对此持有不同看法。他认为,艺术在服从快乐原则、摆脱既定现实原则的同时,还向人们展示着一种新现实原则。他说:“艺术不仅是同既定的现实原则的一种决裂,同时还能描绘人们解放的图景。”艺术所服从的规律,不是既定现实原则的规律,而是否定既定现实原则即新的现实原则的规律。他说:“在新的现实原则下,一种崭新的感性将同一种反升华的科学理智,在以‘美的尺度’造物中结合在一起。” 三、马尔库塞大众文化批判的最终趋向——感性解放 基于艺术的批判和革命功能,马尔库塞对艺术革命道路作出了系统的论述,从而艺术革命成为其“总体革命”的重要方面。“只有将政治经济的变革,贯通于在生物学和心理学意义上能体验事物和自身的人类身上时,只有让这些变革摆脱残害人和压迫人的心理氛围,才能够使政治和经济的变革中断历史的循环。”④也就是说,马尔库塞认为,不应当仅仅把革命局限于政治经济的领域,政治经济斗争必须伴随意识的变革,而意识的变革必须伴随感觉的解放。所谓感觉的解放就是感性的解放、审美情趣的解放。这样,一方面革命需要作用于感性的领域,实现感性的解放、审美情趣的解放;另一方面,真正的文化、艺术因具有美学的形式,而能使人实现这样的解放。革命与文化、艺术之间的内在联系就这样被他建立起来了。“革命的目的在于生活,而不是死亡,这也许揭示着艺术与革命的最深沉的联系。”⑤“在反对一切生产力的盲目崇拜的斗争中,艺术代表着所有革命的终极目标:个体的自由和幸福。”⑥“艺术确实可以成为阶级斗争的一个武器,其途径是它促成统治性的意识的转变。”⑦马尔库塞所设计的艺术革命的道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求人们维护和坚持艺术的美学形式。传统文艺一般都具有美学的形式,所以他要求革命者正确地对待传统文艺。他说:“革命就是要消除对‘高级文化’的压制性,使之成为一种颠覆力量。”⑧他认为,革命的任务不是把资本主义时代的优秀文艺铲除打倒,而是把它们从少数人手中解放出来,变成全社会人的共同财富。“艺术必须成为群众的事业,成为街头巷尾的事情。”他认为,把艺术所具有的解放潜力引入现实中去,使它成为促进其他领域的革命的原动力,是艺术革命的中心环节。他说,艺术作品必须感染感官,满足美感享受的需要,但必须通过高级升华的方式来达到这个目的,艺术革命将伴随社会的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的重建过程,创造出新的审美环境。他认为,艺术革命当然是一场同物化了的资本主义世界的殊死战斗。他说:“艺术通过让物化了的世界讲话、唱歌,甚至跳舞,来同物化作斗争。”⑨“艺术的真理,就在于它能打破现存现实的垄断性,就在于它能由此确定什么东西是实在的。”⑩“艺术的命运和革命的命运联结在一起,因此把艺术家赶到街头乃是艺术的内在必然性。”(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