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968(2009)03-0011-03 自我适应优化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现代社会生活所具有的复杂性、多变性、丰富性和发展性等特征,使涉世未深、缺乏实践和生活环境相对封闭的大学生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难以理解和把握,一些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困惑,引发了对现代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自我适应失调问题。对这些问题若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开展大学生的自我适应优化的现实路径研究,成为摆在理论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大学生自我适应优化的内涵阐释 适应(adaptation),是来源于生物学的一个概念,本意是指生物体的构造、形态、机能向着更适合于自然环境条件的方向的变化过程,后来被引申为“个人达到和环境保持和谐关系的过程和结果。适应良好的人对所处环境怀有满意和有效能的心理状态。”[1]与其他生命体特别是动物本能的适应性相比较,人类对社会环境的不断适应是建立在自由的有意识活动的基础之上,包含着对环境的积极改造,这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的本质属性的反映和体现。因此,人类在适应自然环境的同时,还具有自我适应的特性。 所谓自我适应,就是人在适应与改造周围环境的同时,能够不断发挥主体活动的主动性、自觉性,充分挖掘人的自由天性和内在潜力,自觉地向自己的理想目标迈进,完成对自我主观世界的改造。自我适应是反映人类在同周围环境接触、互动过程中所表现的对环境的自觉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一个概念,它一方面强调人类必须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生存与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适应意味着人对环境一定的依赖和顺从,但是,人不是对环境一味地消极依赖与顺从,而是在接受环境馈赠的同时参与改造周围的环境。另一方面,自我适应主要体现为人面对变化多端的社会环境,恰当地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寻求建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身之间关系的科学性、和谐性、丰富性,最终引导个体在现实生活中确立健康的生活方式,营造和谐的生态秩序。 自我适应优化则指大学生在发展、培养和确立自我适应能力的过程中,充分发挥积极主动性,综合利用多种技能和环境中的有利因素,使自己对社会生活与环境的适应能力处于最佳状态,为获取高质量的生存与发展条件而采取的行动。是大学生自觉确立的自我规范与自我发展相统一的精神性实践活动。它要求大学生从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现实基础出发,在改造自然与社会中不断改造自我、创造新的生活,不断提升自身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自觉地追求社会生活尤其是精神生活的高尚化。在现阶段,大学生的自我适应优化意味着他们积极引导自身在遵循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前提下,去追寻生命的意义、生活的价值和生态的和谐发展。 大学生自我适应优化的路径主要是社会化和自觉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社会化是自我适应优化的基本路径和初始阶段,自觉发展则是自我适应优化的主要路径和升华阶段。社会化途径的主要任务是使大学生个体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引导自身建立起良好的思维方式和社会生活方式,自觉发展途径的主要任务是根据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使大学生对自身的思维方式与生活方式进行常态化、科学化处理,最终目标是实现“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就是说,作为一个总体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2] 二、社会化有利于大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思维方式和社会生活方式 大学生个体的自我适应优化过程实际上是其自身不断成长、不断社会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生不仅要引导自身善于适应环境,还要在改造环境、创设情境中不断提升自我适应优化能力。从社会化过程来看,大学生的自我适应优化,主要应把握好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适应与优化、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的适应和优化、心理机制与生活方式的适应与优化问题。 第一,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与优化,是实现大学生社会化的基础。当前,影响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环境主要是社会环境,尤其是校园文化环境与学校周边环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为高等学校创建良好的育人环境。要把优化校园周边环境作为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结合城市改造和社区建设搞好规划,加强综合治理。”“全社会都要关心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宣传、理论、新闻、文艺、出版等方面要坚持弘扬主旋律,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大学生的社会化过程是在适应与改造环境的过程中实现的,而这一过程也是人化自然的过程,正如马克思所说:“人对自然的关系直接就是人对人的关系,正像人对人的关系直接就是人对自然的关系,就是他自己的自然规定。因此,这种关系通过感性的形式,作为一种显而易见的事实,表现出人的本质在何种程度上对人来说称为自然,或者自然在何种程度上成为人具有的人的本质。因此,从这种关系就可以判断人的整个文化教养程度。”[3] 第二,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适应与优化,是实现大学生社会化的关键。恩格斯指出:“在历史上出现的一切社会关系和国家关系,一切宗教制度和法律制度,一切理论观点,只有理解了每一个与之相应的时代的物质生活条件,并且从这些物质条件中被引申出来的时候,才能理解。”[4]大学生的社会化过程不是抽象的,而是在现实的物质生活条件的基础上进行的,追求物质生活的改善与精神生活的幸福体验是大学生自我适应优化的基本需要,二者的健康、协调与可持续发展才能使他们真正品尝生活的乐趣,体验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才能真正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与自由全面发展。这一方面要求大学生要对自身的精神生活进行合理化引导和建构,另一方面,要求社会能够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精神环境,两方面相结合,才能真正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