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477(2009)03-0172-04 人性是人之为人的各种属性的总称,是人所特有且共有的生物属性、心智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矛盾统一体。人性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形成的,是随着各种社会关系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人性可变是德育何以可能的前提,使人性升华是德育的根本目的。道德教育应该“按照某种超越于现实的道德理想去塑造与培养人,促使人去追求一种理想的精神境界与行为方式,以此实现对现实的否定”。[1](p36)为此,德育既要探讨实然人性即现实中真实的人性,也要探讨应然人性即理想的人性。只有建立在合理的真实的人性假设基础之上,德育才能更具针对性;只有以理想的人性为目标,才能实现人的超越,体现德育的本质和魅力。“德育实践不仅检验德育规律观察、认识、选择与应用的合理性,也检验人性假设的合理性。二者一致性程度印证德育规律合理性程度,一致性程度越高,合理性程度就越高,越有利于增强德育实效性”。[2](p51-54)我们以前的德育对应然人性强调颇多,却忽视了对实然人性的分析,德育没有站在坚实的基础之上,因而一直无法走出困境。反观现实,30年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所处的各种社会关系发生了深刻变革,人性也随之发生了巨大转变,这是德育必须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人性是可变的,教育者的人性假设也是可变的,而且教育者的德育实践是其人性假设合理性的客观基础和根本动力。正因如此,才有可能产生德育观念的更新与创新,德育方法、手段的更新与创新”。[2](p51-54) 30年来人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从“政治人”到“经济人” 改革开放前,在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个人从属于单位,个人的一切行为几乎都受到政治的影响,人们没有也不能追求甚至谈论个人利益。“如果说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使人‘物化’而单面化,那么,中国改革开放前的人在某种程度上却由于人都变成了‘政治人’、被‘政治化’而单面化”。[3](p153)随着改革开放及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对利益的追求得到肯定,追求的机会也不断增加,于是,人性中压抑许久的欲望如火山般爆发出来。正如马克思所言:“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4](p514)“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5](p82)追求利益、满足物质需要是人的基本属性,改革开放顺应了人性发展的这一需要,实现了“政治人”向“经济人”的回归,尽管这一回归已带有矫枉过正的意味。 二、从“客体人”到“主体人” “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从总体上说,不仅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也使人性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扭曲。由于否认个人利益,人们实际上都依赖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成为计划经济体制的附属品,丧失了人的独立性和个性”。[6](p67)这种人我们姑且称之为“客体人”,即缺乏主动性、创造性,没有或几乎没有自己的个人利益,受制于指令、计划的被动人。改革开放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确立了个人在经济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使每个人都成为独立的自我主体。“市场经济使个人作为市场主体处于一种平等和自由的地位,主体的自我意识得到前所未有的增强,向真正人的本性迈出决定性的一步”。[7](p175)马克思说:“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8](p103)平等自由的基础上,商品生产者依据市场契约规则进行激烈的竞争,竞争必然要求市场主体具有自我选择、自我负责、自我约束、自我利益等能力和意识,因而,竞争有利于人的自我意识、权利意识、平等意识等主体意识的形成和发展。高清海认为,市场经济促进了“独立的个人”的生成,它使人成为“自立(能力),自主(意志),自律(素质)和自由(个性)性质的个人,即普遍具有独立人格的人”。[9](p387)“独立的个人”是市场经济造就的,市场经济发展阶段就是马克思所说的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这种人我们称之为“主体人”。 三、从“简单人”到“复杂人” 改革开放以前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体制,以及长时期的封闭状态,使人们的社会关系相对比较简单,对人的能力的要求相对比较单一,思想文化高度统一。那时的人性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均处于相对简单化状态,我们将这种人称为“简单人”。随着国门的打开以及国内经济、政治、文化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尤其是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社会日趋多元化,人性日趋复杂化。市场交换的普遍化彻底打破了计划经济年代人们之间相对固定化的狭隘社会关系。在市场经济中,人们以“物”为联系的中介,在广阔的市场交换中去创造和利用各种社会关系,使人与整个社会融为一体。市场调动了人的多方面需求,引导出人的多样性活动,并要求全社会的广泛参与,从而使人的各种关系日益趋向全面,从物质生活关系到精神生活关系不断突破民族性和地域性的范围,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旧的、靠本国产品来满足的需要,被新的、要靠极其遥远的国家和地带的产品来满足需要代替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10](p276)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们,无论是需求及其满足方面,还是思想、能力、各种社会关系及其发展方面,都日益复杂化和多元化。在市场经济逐渐发展的同时,政治民主化、思想文化多元化进程的加快、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逐步形成以及网络信息社会的到来,加剧了人性的复杂化,尤其是价值观念的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