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964(2008)06-0030-04 素有“隐士之国”的韩国,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迅速实现了工业化,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江汉边的经济奇迹”、“东亚经济奇迹”,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其迅速崛起的背后,除了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外,更重要的是对教育的重视,尤其是对全民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视,他们用行动阐释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培养了大批思想道德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人才,为经济的迅速腾飞注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因此,了解韩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取其所长,对于促进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代化,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作用,具有一定意义。 一、韩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一)政府主导,政治倾向鲜明 战后的韩国,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清除殖民统治遗毒,唤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重塑民族精神,培养有独立国民性的人。这一任务快速而有效地完成首先要靠国家政权的支持。鉴于韩国传统的政治独裁制,政府在塑造国民精神中的作用就自然沿袭下来了,韩国政府把德、体、智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三大指标,把德育置于教育之首,并强调德育的民族性,这种教育理念被有些学者称为“有国籍”的教育。 韩国统治阶级的思想和政治意识被清晰地反映到学校的教育中,早在1949年大韩民国建立之初,韩国政府颁布的《教育法》中第一条就是对道德教育目标的规定:教育的宗旨就是在“弘益人间”的理念下,协助所有人完善其个人的品德、培养具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公民应有的资格,使其成为民主国家的建设者,并努力实现全人类繁荣的理想。其中“弘益人间”是韩国历史上第一个王国的建国精神,语出古朝鲜神话,是令天下苍生共同受益的意思。韩国的思想政治和道德课程在美国军政时期最初称《公民课》,后改为《社会生活》。通过《公民课》的开设,韩国进行了反口教育,要求国民树立民族独立精神和民主主义思想,彻底批判了日本殖民主义的“民族抹杀”政策,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在大学教育中,对民族伦理的陈述更是注重政治意识,其中有四个主题必不可少,即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理念和观点、对共产主义的批判、南北统一的方向。从这些内容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政府毫不隐瞒的政治倾向性和培养为自己阶级服务人才的政治目的。 同时,韩国政府的每次课程改革,均对德育课进行重大改进,改进的内容都集中反映了政府的兴国决心、民族复兴的强烈意识和兴国立国大计,韩国政府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用金泳三就任民选总统时所说的话可以得到充分体现,他说:“要重新找到我们社会应有的权威,我们的自由应当是为集体的自由……不是在公园里折花的自由,而是栽花的自由,要重新树立被践踏的道德。就此而言,今人的教育应当同为未来而准备的科学技术教育一起成为培养真正的人、民主的市民的人间教育,这就是新教育。”[1]正是在政府主导下,韩国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大人才培养中发挥它自身独特的魅力。 (二)立足儒教传统,广纳西方文明 韩国的前身是朝鲜,早在高句丽、百济和新罗时代就盛行儒家教育,及至李朝创始人李太祖把儒学国家化,使儒学变成官学和社会意识的主导形式,并用科举考试强化了它的社会控制职能,因此儒学在韩国有着很深的影响。韩国学者普遍认为,至今儒教在韩国社会中仍占有绝对的比重。事实上儒教不仅改变了韩国人的思想和性格,而且使其社会结构、习惯、制度也发生了很大变动。韩国人所具备的纯韩国式的性格、思考方式、行为规范仍以儒教为准绳,儒教至今仍扎根在韩国社会的基层。同时,韩国又是在美国支持下建立起来的,美国自由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至上的价值观也深深影响着韩国人的思想和生活。因此,韩国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坚持儒家文化在塑造国民品性中的基础作用,用民族精神培养有国籍的人,用传统礼仪培养有风度的韩国人,用西方的追求民主、崇尚科学、尊重个性和追求物质财富价值观培养世界公民。下面我们就以礼仪教育为例来感受韩国人的道德教育。 首先,系统地学习礼仪知识,增强礼仪意识。在韩国,小学、初中都没有《道德课》,其内容分为4个领域:个人生活、家庭邻里和学校生活、国民生活、民族生活。高中设“伦理”课,内容分为5个领域:个人伦理、社会伦理、国家伦理、伦理思想、统一课题。在中学德育课基础上系统讲授高一层次的伦理知识,结合道德问题的讨论,加强道德自律能力培养,教育青年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最,处理好国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韩国大学中没有教养课,基本内容由教育部确定,设立必修课,各大学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师资研究状况,增加选修课,并设置专门的教育机构,负责而向全校各院、系开设这些课程[2]。因此,通过由浅入深、以丰富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向学生提供系统的以讲述礼仪知识为基础的教育,培养了学生的礼仪意识,使遵守礼仪成为他们提高个人修养的内在需要。 其次,以履行家庭礼仪为重点,将礼仪教育寓于学校的一切教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礼仪习惯。家庭是一个人接受礼仪教育最早的地方,为此,家庭礼仪中的“孝道、和谐、为他人着想”就成为韩国家庭道德教育的承点。在韩国,如果一个人不尽孝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一家人如果传出去任何对长辈不敬的言语,这一家人就会受到强烈的舆论谴责。因此韩国的孩子从小就被培养在家庭中相互友爱、相互尊敬的习惯。及至进入学校,幼儿园里专门开设礼仪室,幼儿跟随教师学习茶道等传统礼仪,习得待人接物的基本礼仪。在小学和中学阶段,重视青少年的“养成教育”,强调“坐而言不如起而行”,通过设置“道德教室”、礼节室,模拟生活场景,进行礼仪、礼节演示教育,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的训练,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礼仪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