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5707(2008)10-0013-05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涵义、特点及种类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涵义 资源是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人类劳动的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统一体,同时还包括人力、人才、智力等资源。所以,资源就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一种可以用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具有一定量的积累的客观存在形态。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则是在阶级社会中能被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来,并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既定目标的各种因素的总和。据此,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可概括为: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一切能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发和利用的物质、文化和信息的总称。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特点 第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具有社会性。社会资源的社会性主要体现在社会生产方式与继承性上。一方面不同的社会生产方式产生不同的种类、不同的数量、不同的质量的社会资源;另一方面社会资源又是可超越国界和种族的,谁都可以掌握和利用它创造社会财富。因此,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必定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对大学生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也必定服务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第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具有主导性。主导性主要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决定了其利用与发展的方向,并且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主体——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愿望、意志和目的。 第三,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具有教育性。高校所投入的财力和物力资源,包括人力、信息、组织和制度等等,都蕴含了一定的教育意义。它对于提高大学生思想觉悟,激发他们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确立个人对于政治信念、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具有流动性。资源的流动性不仅表现在全国各高校人力、物力之间的流动上,还体现在各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论、制度与经验方面的沟通与交流上。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种类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划分。比如按资源存在形态的属性,可以分为思想政治教育自然资源和思想政治教育社会资源;按资源分布的地域,可分为国内资源和国外资源;按资源出现的时间标准,可分为传统资源和现代资源;按资源本身的属性标准,可分为人力资源、财物资源、组织资源、文化资源和制度资源等。其中按资源本身的属性为标准的划分,较好地揭示了各资源之间存在的关系。 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配置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配置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为实现既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正常开展,对所需要的各种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调配、整合的实践活动。从我国高校政工人员之多、机构之健全、财物之保证、相关政策和文件之多就可看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比较丰富,但实践中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建设仍与我们的目标尚有一定距离。比如政工干部的不稳定性、某些资源上的重复浪费以及整体资源缺乏有效整合等问题,都影响了思想政治资源的有效发挥。 1.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配置与思想政治教育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其实就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和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资源对受教育者施加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从而促使受教育者形成一定社会所期望的思想品德过程;其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与任务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根本问题,它是对现实政治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一种选择性的认识和反映,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与任务的具体化,是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资源进行提炼加工转化而成的,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实现和任务的完成;第四,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必须遵循的准绳,为我们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和关系、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供了法则与标准,使教育者尽量减少对教育资源利用的偏差与失误,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益;第五,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为完成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在对教育对象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利用各种形式的教育资源对受教育者施以影响,使社会思想、政治、道德规范内化为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方式和手段。第六,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在狭义上来讲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提供经验和各种物质手段,从而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第七,思想政治教育领导与管理实际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领导与管理,即对思想政治教育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调配、组合,没有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就没有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与管理。 2.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配置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了解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与思想政治教育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源泉和基础。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并不是单向的、机械的、直接的过程,而是一个有机的复杂过程,德育资源与德育效益构成一对矛盾推动着德育的发展。这一过程可用下图来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