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本文从校园文化的内涵、本质及特征入手,阐述校园文化在高校建设中的作用,并着重从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校园文化传递的有力工具;思想政治教育能促进校园文化的传播;思想政治教育是不断发展校园文化进行选择导向的有力手段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是创造校园文化的重要渠道等方面作了具体阐述。 关键词 校园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建设 近年来,校园文化蓬勃发展,校园文化建设问题已提到高校建设的议事日程上来。对于校园文化建设问题,兴起了多角度的研究。在这里,我们拟对思想政治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问题作一探讨。 一、关于校园文化的内涵、本质及特征 什么是校园文化?众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不同的阐述,看法不一。笔者认为,要科学全面地界定校园文化这一概念,就必须从研究它的内涵入手。 校园文化,实质上是社会文化的一个特殊具体的部分,是社会一般文化作用于学生的“中介”,是一种社会亚文化。校园文化具有深刻的社会属性,受民族文化、地区文化等的影响,它不能脱离这些文化系统而独立存在。校园文化的内容包括以学校办学方向、办学目标为主的校园政治文化;以校园群体的思想政治素质、文化和作风修养、价值观念为主的校园道德文化;以校园基本设施、图书资料为主的校园物质文化;以学校体制、组织机构、规章制度为主的校园管理文化;以社团活动、文体活动为主的校园群体文化等。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认为:校园文化是指在政治经济等社会因素和民族文化、地区文化等文化系统的影响下,学校在教育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 校园文化的本质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第一,校园文化具有哲学层次的指导意义。校园文化存在于学校全部教育与管理行为的可能或现实的结果中,它使学校教育内在的规定性在教育与管理活动的运行中体现出来,并上升为影响学校教育的主体。第二,校园文化是学校全部教育行为的综合反映,具有自我扩展与深化的系统特征。校园文化绝非凝固的传统文化,而是积极运动,不断变化发展的。第三,校园文化是深层次结构与表层形态的统一。校园文化的深层次结构即师生员工群体心态;表层形态即物质文化。优美整洁的校园环境,雅典肃穆的教学大楼等物质设施构成的物质文化体现了师生员工的群体心态。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有以下特征: 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转换能力。校园文化以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学生社团为基础,以师生的群体心态水平为深层次结构,校园基础设施是其表层形态,具有自己的文化特质、文化丛和文化模式,因而能根据时代条件和外界环境的变迁而不断改变和完善自身,成为对社会有积极作用的亚文化。 具有较强的趋前性和活跃性。创造校园文化的主体,具有较高层次的知识水平,正处于社会化过程中,往往有浓厚的探索动机,易接受新思潮,反映新需要,故校园文化的发展水平,一般处于社会文化的潮头,对于民族的更新和再造起着向导作用。青年大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他们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思相活跃。而校园文化的内容十分丰富,是多专业、多学科、多流派的汇聚与碰撞,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使得校园文化异常活跃,五彩纷呈。 具有较强的潜在性和渗透性。任何一种校园文化一旦形成,并有了自己的个性,就会在其发展中表现出继承性并向外渗透。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使校园文化活动范围增大,其“触角”延伸到社会各个领域,相互影响,渗透速度加快。校园文化的潜在性主要体现在它对学校师生情操的陶冶,心灵的净化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 二、校园文化在高校建设中的作用 1.导向作用。从文化价值导向看,校园文化是通过一定的文化氛围和精神环境使生活在其中的个体无形中在思想观念、心理素质、行动方式、价值取向等诸方面,对现在的文化价值产生认同,从而实现对个体精神、心灵、性格塑造。从政治导向看,校园的文化活动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如举办各种社团活动,组织马列学习小组等,引导大学生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从专业导向看,理、工、农、医、师等院校,由于其专业性质各不相同,已形成了各具专业特色的文化氛围,将学生引向特有的专业方向。 2.继承作用。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所形成的至今仍在发生作用的诸如教育观念、道德观念、教育价值标准、行为方式等文化要素,表现了校园文化的继承性。虽然校园文化应当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文化要素,但它们都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并为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所继承和弘扬。校园文化的继承作用,使学校的优秀精神得以延续,对学校发展产生历久弥坚的影响。 3.凝聚作用。校园文化的凝聚作用主要体现在它能借助精神纽带和心理势场,吸引和团结校内所有成员,并通过唤起和激发每个人对学校的真挚情感而把校园人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学校内建立起高度和谐、信任、理解、互尊的群体关系,并达成对真理和学校目标的共识和追求。这种共识和追求有利于排斥任何有悖于校园精神的离心情绪,形成校园主体共同特有的责任意识、集体意识,增强校园凝聚力。 4.调节作用。单纯的专业知识的教与学,既紧张忙碌,又枯燥乏味,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使校园文化具有娱乐性。因而,参加校园文化建设是一种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最佳调节活动。此外由于参加校园文化活动的主体是不同专业、不同流派、不同学术特点的师生,他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彼此交流、取长补短,从而使自己的知识面得以增长,自己知识结构得以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