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带领五千职工五年拚搏奋进,使企业由大亏变大盈,而他自己却劳成疾不幸病逝。国有企业的好厂长刘志众以生命的强音,奏出了一曲激昂的——金驼之歌 “金驼”,北京第二毛纺织厂的名牌。 骆驼,坚韧不拔、勇于负重。 “二毛”的职工说,他们的厂长共产党员刘志众就是“金驼”精神的代表。 “认输,不能服输。” 1990年底。 听说刘志众要升任“二毛”厂长,他的妻子张秀蓉先“亮”了“红灯”:“‘二毛’都到了这个地步,你还逞这个强干嘛!也是过了50岁的人了,就说不为自己想,也总得考虑考虑这个家吧!” 刘志众1961年进“二毛”,从技术员、调度员、计划调度员、车间工长……,一步一步干到副厂长,当时“二毛”形势的严峻,他比谁都清楚。 “二毛”本是北京纺织工业一棵大“摇钱树”。就拿1985年来说,人数占当时北京市纺织工业总公司总人数4.5%的“二毛”,实现利税却占了全公司的9.4%。历史上,“二毛”有过年创利税6000多万元的辉煌纪录,加上规模大,曾被誉为“亚洲毛纺一枝花”。可一进入市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按行业分工主要生产中、低档呢绒面料的“二毛”,很快陷入了困境:费用高,加上管理松懈,使“二毛”的产品很难与乡镇企业生产的同类产品抗衡。结果,产品积压日趋严重,企业效益连年滑坡,直到1990年出现高额亏损,明亏加潜亏超过了5000万元。能走的人都走了,剩下的,人心涣散。个别人编了顺口溜:“工资照常发、奖金不能少、亏损怕什么、自有国家保。”大家都觉得“二毛”没办法了。 刘志众却不甘心:搞得好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全国有、北京有,别人能办到,“二毛”为什么不能办到! 在1991年元月职代会上,他以“高起点、严要求、振奋精神、振兴二毛”为题,做了长达两个小时的扭亏增盈动员报告。他说,“二毛”现在没搞好,我认输,可不服输。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人心齐,泰山都能移,只要大家团结一心拼搏努力,“二毛”一定能再创辉煌…… 会场上响起热烈的掌声。 刘志众代表新领导班子向全厂职工承诺:“一年捋顺(‘二毛’)、两年扭亏、三年变样、四年大变、五年让‘二毛’重返利税大户的地位。” 为了增强职工的市场意识,一个周六,刘志众带队,全厂相关部门的领导和主要管理人员,分成十组,到有“二毛”产品的十个大商场站柜台。出现的情形让“二毛”人脸发烧、心直跳: 有的柜台,人站了一上午,“二毛”的产品没卖出一尺;有的商场,明明是“二毛”的专柜,摆的、卖的却是别家厂生产的面料,“二毛”的被打入了柜台下的“冷宫”;刘志众的柜台,售货员更不客气:“你们这布大洞、小眼,手感也不好,卖一天不如卖人家的两匹布赚钱……”刘志众说:“你讲的挺好,下次我带摄像机来,你不用客气,就照实谈。” 录像带在“二毛”的闭路电视一播放,扩散的是危机感,换来的是职工头脑中添了市场这根弦。 围绕着市场抓质量、促管理,在“二毛”开始动起来。 过去几十年,“二毛”都是东西生产出来再算账,有些产品明明赔钱,也只能认了。 这一次,“二毛”建立了“三关一会”制度,投产品种要过三关:财务科把盈利关,亏损产品不能投产;销售科把可销关,滞销产品不能投产;计划科把平衡关,综合平衡生产能力;最后在品种会上拍板定案,并且按高利、赢利、保本各占三分之一的结构,对产品进行了优化。 变“干了算”为“算了干”,这一“招”,使“二毛”成功地迈出了“灭亏”的第一步。与此同时,刘志众和其他厂领导们,把广大职工发动起来,将长期积压的56万米精纺毛织品和126吨毛线回修、回染、 做成成衣降价推销,尽管承受了一部分经济损失,却盘活了大部分资金。 北京市有关部门的各级领导亲临现场,为了“二毛”排忧解难,使职工的士气更加高涨。 …… 刘志众上任头一年的年底,“二毛”生产基本捋顺,开始步入正常运行。 “光吃药”不“开刀”救不活“二毛” 1992年上半年,“二毛”又连续出现亏损。这是刘志众预料中的事。因为机制不活、管理体制不顺的问题,在“二毛”并未得到根本解决。 “去年,我们是用‘吃药’的办法给‘二毛’‘治病’。今年,方方面面的承受能力都有了提高,就要改用‘开刀’动手术,不这样,就不能真正救活‘二毛’。” 围绕着面向和适应市场,“二毛”进行了一系列配套改革。 震动最大的是对干部队伍的优化。 全厂中层以上的干部岗位,列表贴到厂门口,不管原来有无职务,只要自己认为够格就可以报名,参加竞争、双向选择。 厂里成立了专门小组,组织有关部门对自荐者进行考核测评。 “不考虑上下对口,不搞因人设事”,刘志众反复强调,“要把真正有能力、有事业心的人选上来,‘二毛’才有指望。” 那一次,包括职工代表和班组长以上骨干在内,有4000人次参加了对自荐者的考评。被考评者达133人。就是在这次“二毛”有史以来, 对干部进行的最大规模的考评中,近30名有能力的一般干部和优秀工人,走上了领导和干部的岗位,27名不称职或相形见绌的干部被解聘转岗。这次改革的成果,还包括减少了72名中层和一般干部,砍掉了20个管理机构。 从那时起,“二毛”的干部有了试用期、聘任期,形成了没有业绩就可以解聘的规矩。 无疑,这项改革为“二毛”再次振兴创造了前提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