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同志离开我们整整二十年了。这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对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对党的干部、民主人士等曾作过许多有关思想政治工作的讲话。他的报告、文章、书信以至日常交往、待人接物等,可以说很多都是在为人民事业而进行思想政治工作。今天,重温周恩来同志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论述,对于我们做好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周恩来同志在大革命时期从事革命军队的领导工作时,就深刻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一九二五年,广州革命军东征,以黄埔军校的两个教导团为骨干,在人民群众的支持帮助下打败了陈迥明。为什么两个团就能起到决定胜负的作用?他认为这是“政治力量超过了敌人,提高了战斗力,保障了军队本身及军队与人民的团结”(《周恩来选集》上卷第93页。以下凡引自该书只注页码)。在十年内战时期的反“围剿”斗争中,工农红军与国民党军队进行了十分艰苦的战斗,常常战胜几倍、十几倍于自己的敌人。胜利的原因,除了有正确的战略、战役方针外,还“由于革命军队有坚强的革命政治工作”(第93页)。一九三四年二月,在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次全国政治工作会议上,周恩来同志和朱德、王稼祥同志都指出: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周恩来同志还说:每一战斗的胜利都离不开政治工作。党的政治工作保证了红军百战不殆,历尽艰难险阻始终是铁的军队。后来,到国共合作抗日的时候,他进一步提出了“革命的政治工作是民族革命的生命线”(第92页)。以革命主义为基础的革命政治工作是一切革命军队的生命线与“灵魂”(第93页)。 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和目的,周恩来同志在《抗战军队的政治工作》一文中说过:“政治工作,原是以革命主义、革命政纲来团结和联系军与民,官与兵的”(第94页)革命军队的政治工作的基本目的,是提高革命军队的战斗力,保证战争的胜利,是使军队本身团结起来,军队与人民结合起来”(第95页)。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总的说是要使人们树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无产阶级世界观的树立和革命目标的确立,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的。思想政治工作就要使大家明确目标,并认识自身行为的意义,从而齐心协力地为着革命目标的实现而奋斗。 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则,周恩来同志强调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他认为,思想政治工作要从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并使之真正落到实处。比如他在一九二六年讲到军事政治工作时说,对于军阀军队的要求是使他们“渐渐觉悟”,对革命军队的要求是使他们“确实具有革命观念”,对官长官佐的要求是“巩固其革命观念”,对士兵的要求则是“使之有革命常识”。根据不同情况提出不同要求,采取灵活方式,千方百计地提高对方的接受程度和学习兴趣,才能达到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 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到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就需要密切联系群众,走群众路线。周恩来同志要求政治工作人员一分钟也不要失去与群众的联系,要从群众中吸取养料来丰富、充实、改进自己的工作。他说,智慧是从群众中来的,但领导方面还要加工;回到群众中去考验,然后再加工。这样,思想政治工作就会越做越好,越做越深,越做越有办法。 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把群众的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结合起来,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结合起来。这是周恩来同志的一个重要的主张。他指出,在做思想工作的同时,还要尽力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他在《抗战军队的政治工作》一文中说:“必须从加强政治教育与改善士兵待遇中,来建立革命的军风纪”(第97页)。文章批评了那种政治机关的政治工作不能和改善士兵生活与待遇密切联系起来的做法。建国后,周恩来同志也有这方面的论述。他指出:“建设重工业基础,要积累资金,这就要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教育人民群众少消费一些,但是如果不关心人民的当前利益,人民的生活不能逐步有所改善,甚至还要降低水平,人民需要的物品不能得到适当的满足,那么人民就会有意见,就会影响人民进行建设的积极性。他要求思想政治工作既要使人们认识到长远利益和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又要关心人们的眼关利益和个人利益。 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周恩来同志特别强调说服教育,以理服人。说服,并不是我“说”你“服”,而是真正从思想上使人提高认识,解决问题。如周恩来同志说:我们要循循善诱,使人心悦诚服。 周恩来同志主张通过民主的讨论来提高大家的思想觉悟,同时也提高自己的思想和领导水平。一九二八年,为了克服党内的非无产阶级意识,他指出要“发展党内政治的讨论,提高政治的水平线。各级党部都要尽可能地讨论一切党的政治问题,引导每个同志都尽量发表对于政治问题的意见。同时加紧党内的政治教育,提高党的理论水平”(第12页)。一九五七年他在讲到提高军队的政治素养时还说:军队的民主是我们的优点,应该发掘这个光荣传统,进一步增强军内团结。 周恩来同志很重视不同的意见,主张要使领导人能听到不同意见。他提倡要在捧场、鼓掌声中听到不满意和反对的声音,要从反面听一听,想一想,要常常听一些逆耳之言,不要只听顺耳之言。他认为,事物总存在内在的矛盾,要分清主次:总有几个侧面,要进行解剖:各人所处的环境,总有局限性,要从多方面观察问题:一个人的认识总是有限的,要多听不同的意见,才利于综合:事物总是发展的,有进步和落实,有一般和特殊,有真有假,要进行比较,才能看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