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54X(2007)12—0071—04 谈到小说环境的构成要素,传统的观点一般认为其包含两个方面,即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一般的文学词典和教材都是这么界定的。这种认识主要体现了从形而下的角度对环境所进行的思考,在一定历史时期就小说创作的一般情况及人们的认知背景而言,有其产生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但是,当我们对此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尤其是联系到小说艺术嬗变的事实进行客观的分析时,就会发现,谈到小说的环境描写是离不开时间的,或者说,时间是小说环境的构成要素之一。 一、追求客观真实的时间环境 中国传统小说的时间意识深受史传叙事和民间文学的影响,不但基本采用直线式的连贯叙事,而且常常在作品中明明白白地标明故事发生的时间。白行简的《李娃传》先是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 “天宝中,有常州刺史荥阳公者……”然后再按时间顺序叙写故事。元稹的《莺莺传》开篇就是:“贞元中,有张生者……”接着按时序展开故事。《三国演义》反映的是东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到西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近一个世纪的社会生活,第一回开卷就写道: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 将周末七国至秦汉三国七百年左右的历史按时间顺序宏观叙来,形成了一种纵深的历史感。接着就是:“推其致乱之由,殆始于桓、灵二帝……”, “建宁二年四月望日……”,“中平元年正月内……”,将叙述的内容按时间先后一一锁定,时间交代准确而明晰。然后引出“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的情节。三国演义的故事在时间的先后顺序中一个接一个地展开了。《水浒传》开篇第一句对时间就交代得更加具体: “话说大宋仁宗天子在位,嘉祐三年三月三日五更三点,天子驾坐紫宸殿……”《子夜》在开篇不久,就连续出现了三个“1930年”的时间交代。 外国传统小说对时间环境的叙写也特别重视。《鲁滨逊漂流记》开篇第一句话就是“我一六三二年出生于约克城的一个体面人家”。此后,每一个阶段都清楚地标出了时间:从他第一次冒险出海的“一六五一年九月一日那个不祥的时辰”,到八年后成为巴西一庄园主时又为贩卖黑奴再“在一六五九年九月一日那个不吉利的时辰上了船”;从海上遇险,轮船搁浅,他孤身一人“于一六五九年九月三十日”爬上荒岛,到“一六八六年十二月十九日那天离开这个海岛,一共在岛上住了二十八年二个月零十九天”。时间流程交代得清清楚楚。《巴黎圣母院》第一卷开头就点明时间:“三百四十八年六个月零十九天以前的今天……”,“然而,一四八二年一月六日在历史上却是平淡无奇的日子”。《悲惨世界》开篇第一句也是:“一八一五年……”。《战争与和平》共有四卷,前三卷的开头都先点出了时间,第四卷开头虽然没点出年月日的全称,但联系上下文就会发现是从一八一二年八月二十六日写起的。 这一连串清晰的时间给人以强烈的现场感、真实感。这些经典名作都在开篇的第一时间里将第一关注点放在时间的交代上,说明了时间在作者创作中的分量,而且,这些作品的“叙事(能指)时间”,即叙述者根据一定意图安排的时间顺序,和“故事(所指)时间”,即故事或事件本身发展固有的自然时序,从宏观上来看,二者的顺序基本上是一致的。 这些作品强调时间环境的目的就是为了充分地利用时间的价值,创造一个让人感到真实可信的艺术世界。作家们的创作理念也是这样的。雨果在谈到文学创作时说: “不论一个诗人对艺术的整个思想怎样,他们的目的应该首先是像高乃依那样努力追求伟大,像莫里哀那样努力追求真实;或者,还要更超出他们,天才所能攀登的最高峰就是同时达到伟大和真实,像莎士比亚一样,真实之中有伟大,伟大之中有真实。”① 托尔斯泰在分析艺术作品的感染力时,特别强调真实真诚,认为“艺术家的真挚的程度对艺术感染力的大小的影响比什么都大”②。而突出时间环境的交代。是这些作家们追求客观真实的必然选择。 但是,也有一些小说对时间环境的交代并不明确具体,而且叙事时间和故事时间出现不一致的情况。比如《红楼梦》,作者在第一回中就借空空道人之口说此书故事“无朝代年纪可考”,又自题该书是“满纸荒唐言”,似在说明此书的时间背景及其所负载的内容是含含糊糊的。而且,第一回开篇“作者自云”的叙事时间是开始于石头经历红尘之后,“此书从何而起”的叙事时间则远溯到女娲补天的时候,这两种叙事时间与以上所叙虚幻之事发生的故事时间,显然是不一致的。用法国叙事学家热奈特的话来说是一种“时间倒错”。可是,我们联系作者身处的创作时代及全书的整体内容来看,就能发现,作者也是在想方设法地暗示时间环境。作者处在文化专制空前残酷的清朝时期,为了免遭“文字狱”的迫害,在书的第一回就特意表白“亦非伤时骂世之旨”。而实际上,作者不但追求情节内容的真实, “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第一回);而且多处透露了小说所描写的现实性故事情节的具体时代特征。如,第五回写宁、荣二公嘱云:“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功名奕世,富贵传流,虽历百年,奈运终数尽,不可挽回者。”又写到金陵十二钗正册探春的判词中有“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第十三回秦氏对王熙凤说到:“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这些都是作者有意地在反复传达一种信息:本书反映的就是封建末世清代的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