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1;G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203(2007)09-0071-05 由于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近年来科研不端行为已侵染我国高校,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因此,为从源头上防范和遏制科研不端行为,高校应积极改进和加强学生的科研道德教育。当前我国高校对科研道德教育还重视不够,即使部分高校开展了这方面的教育,效果也不明显。本文试从模式、内容、途径等方面对中美高校科研道德教育进行比较研究,以为我国高校改进和加强科研道德教育提供参考。 一、中美高校科研道德教育模式比较 据2004年3月12日《中国青年报》载,北京大学化学学院为培养研究生的科研道德,专门开设了学术道德课,作为研究生的必修课。这是我国高校开设科研道德教育课程较早的实践。总体来看,我国大多数高校未单独开设科研道德教育课程,而是依托思想政治教育和一般的道德教育进行科研道德教育,或在专业教育中渗透有关的内容。我国高校科研道德教育模式与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相似,带有明显的德目主义特征:学校开设相关课程进行科研道德教育,以理论“灌输”为主渠道,通过课堂讲授引导学生理解科研德目内容。严格说来,我国高校尚未形成成熟的科研道德教育模式。 美国高校科研道德教育模式的主要特征是:不单独设立专门学科传授科研道德知识,而是通过历史、政治等人文课程,学术讨论、科技竞赛、学术沙龙等科技活动,科技俱乐部等社团活动全面地进行科研道德教育,有的高校甚至专门开设了医学伦理、计算机伦理、生命伦理等专业伦理课程。其核心是强调通过学生的科研活动达到科研道德教育的目的。 两种模式各有特色,各有利弊。我国模式的优点是:按照教育部的统一要求,学校设置与科研道德相关的课程,保证了科研道德教育的正规性与继承性,使教育能够集中有序地进行。缺点在于:内容过于统一且相对滞后,以灌输为主,方法单一,形式主义倾向严重,实施过程偏重训导式教育,联系实际不紧密,脱离个体需要。 美国模式的优点是:学校的职责在于为学生创设情景,注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通过自我经验和体会来掌握科研道德原则、规范,通过大量的科研道德实践活动形成科研道德品质。缺点在于:如果教师缺乏良好的教学艺术,组织安排不周密,则容易流于形式。此外,单纯依靠学生自求自得,效果难以保证。 二、中美高校科研道德教育内容比较 科研道德教育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道德层次,指对科研事业的态度、学术责任;技术层次,指引文注释、成果署名及各种符号的使用;内容层次,指理论、概念和研究方法。开展这三个层次的教育活动,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形成正确的科研目标、科研态度、客观公正的科研评价及科研规范。[1] 在道德层次上,改革开放以前,我国高校奉行“又红又专”的科学伦理,政治色彩较浓,强调学生为社会主义建设实际服务,热爱祖国,无私奉献,强调科研活动中的集体主义精神,追求真理、严格、慎重等。改革开放后,科技伦理研究的学科化成为科研道德形成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的标志[2],科研道德教育在高校逐渐开展并取得一定成效。当前,我国高校科研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服务人民,构建和谐社会为己任”。另外,近年来又重新重视发挥中华传统美德的作用,提倡将中华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价值观念有机结合起来。由此可见,我国高校普遍习惯于用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来替代科研道德教育。在技术和内容层次上,我国高校强调职业道德教育,强调爱岗敬业、团结合作、客观公正、诚实劳动、求真务实等品质的养成,但对学生的科研道德规范训练不够,致使学生并不知道科研不端行为的定义、表现形式以及惩处措施,如许多已经在剽窃他人成果的学生并不知道其行为已经构成了剽窃。 受西方传统文化的影响,美国高校科研道德教育尤为注重责任和诚实。美国高校历来重视正规的负责任教育的重要性,将《科研伦理入门——ORI介绍负责任研究行为》、《怎样当一名科学家——科学研究中的负责行为》、《科研道德:倡导负责行为》等著作中有关科学研究的规章制度、行为指南及负责任研究行为的职业惯例介绍给学生,用以加强学生自身道德建设。美国高校特别重视科研诚信教育,相关课程有《负责任的科学:确保研究过程的诚信》、《科学研究中的诚信》、《诚实做学问——从大一到教授》等著作的介绍与学习。同时,美国高校较重视将科研道德与职业伦理相结合,开设《计算机伦理学》、《科技伦理学》、《医学伦理学》等课程,哈佛商学院则要求新生在秋季开学时必修“决策和伦理价值”。美国高校还注重对学生进行科研规范训练,帮助学生学会合法有效地“引注”,以避免剽窃和学术欺诈,取得真正的学术成就。 中美高校科研道德教育内容的共同点在于,都体现了一定的阶级性和社会性,都重视本民族传统文化在科研道德教育中的作用,而且随着科技发展和科研不端行为的不断出现,科研道德教育的内容在不断扩充。不同点在于,因文化传统、政治倾向或宗教民俗的差别,中美高校科研道德教育具有不同的价值取向,我国高校重视培养学生的具体美德,美国高校重视培养学生一般的道德精神。在现实性和针对性方面,我国高校注重对历史的宏观了解和把握,以便做到“前车之鉴,后事之师”;美国高校注重对现实中存在的高科技犯罪、科研欺骗行为进行批判和分析,关注学生科研道德的养成。在内容的系统性和层次性方面,我国高校注重理论的系统性,但缺乏与学生现有道德水平相适应、层次分明且相互衔接的科研道德教育规划;美国高校不强求理论的系统性,但比较注重高低年级教育的衔接性,如对本科生经常教导他们借鉴他人的观点和材料都要注明,对研究生则较注重在科研项目和实验中对他们进行科研伦理方面的指导和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