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E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334(2007)010—0004—03 推进部队教育创新发展,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也是军委胡主席反复强调的重大课题。加强部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隐性教育研究,对于落实以人为本的原则,增强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切实推进部队思想政治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隐性教育是部队教育的重要形式 隐性教育是教育理论发展的重要概念。隐性教育的概念起源于上个世纪60年代国外学者对有别于正规课程、但实实在在地发挥着教育功能的“隐性课程”的教育理论探索,而后发展为从“隐性课程”到“隐性德育”再到整个教育范畴上的“隐性教育”,对部队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国内自90年代初也开始了与隐性教育相关的研究探讨,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所谓隐性教育,是指隐藏教育主体和教育目的,通过非正式的教育形式,将教育内容渗透到环境、文化、娱乐、服务、制度、管理等教育对象日常生活工作时接触的教育性因素中,从而引导教育对象自主感知教育内容、自主选择教育信息、自主内化教育内涵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具有教育途径的间接性、教育传递的渗透性、教育接受的自主性等突出特点,其作用是显性教育所不能替代的。 隐性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形式。隐性教育是相对于显性教育而言的。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虽然不相同,但不能截然分开。显性教育中包含隐性教育的目的、效果,隐性教育中有显性的因素,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共同构成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完整体系。隐性教育由于时效相对较长,一般不会“立竿见影”,它可作为显性教育的补充,使得教育形式更丰富、更完善,效果更深入、更持久。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的主要区别在于方式不同。显性教育一般采用正面的“灌输”教育,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一般是直接面对面,它目标明确,时效性强,即在短期内向教育对象灌输教育者的观点,以期达到教育目的。隐性教育则是采取“迂回”的渗透式方式,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一般是间接接触,不直接言明教育的内容、目的,而是深藏在各类载体和活动中,努力实现长期浸润、深入持久的教育目的。 隐性教育是部队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部队隐性教育作为一个教育概念提出来时间还不长,但其实践是长期存在和不断发展的。一是媒体宣传的主流渗透,通过加强报刊、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介的主旋律宣传来无形中引导官兵思想认识健康发展;二是军营环境的文化感染,通过加强营区环境和文化建设来实施感染式的教育影响;三是榜样示范的精神激励,通过宣传典型和教育者自身人格榜样进行潜在的示范教育;四是业余活动的实践培育,通过开展教育配合活动使官兵受到体验式的教育。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一直贯穿着从直接教育向直接和间接教育多样化发展的趋势,而潜移默化的教育又一直是部队教育完善发展的重要领域。《中国人民解放军思想政治教育大纲(试行)》中规范的十三种主要教育形式,除继续强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育形式外,把用好信息网络、新闻舆论引导、军营文化熏陶、仪式庆典教育、心理教育疏导、法律咨询服务等非直接的教育方式放在突出位置,并特别指出要发挥军事训练、部队管理等具有的特殊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这就提出了推进潜在式教育创新发展的现实要求。 二、部队隐性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 部队隐性教育具有深厚的理论支撑。一是哲学关于普遍联系的理论。事物都处在普遍的联系之中,人的思想发展必然与环境及各种与之相关的因素紧密相联,开展部队教育必须把官兵所接触或参与其中的政治、经济、制度、管理、环境、文化等要素统筹到教育系统中来。二是哲学关于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的理论。实践决定着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动力、根本来源和唯一检验标准。官兵接受教育内容的过程,是一种出于自身需要,对教育者所传递的信息加以反映、择取、整合、内化以及外化的认识过程。教育必须一定程度上满足官兵需要,引发官兵的思想关注和认知主动性,才能被官兵真正接受。三是现代心理学中的发展心理学理论。心理学的认知发展理论和社会发展论的研究表明,随着人的年龄、阅历的不断发展,其认知独立性和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切实尊重官兵思想自主性和认识独立性,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必要前提,加强隐性教育是规避官兵逆反心理的重要途径。四是心理学的无意识理论。无意识是主体对客体所未被意识到的心理活动的总和,它具有重要的认知功能。当实践产生了对无意识认知内容的需要、当产生无意识的信息达到一定强度频度、当人的主观状态和综合素质提高,无意识的认知就会转化为人的有意识的认知,促进思想的深度发展。隐性教育在非强制和潜移默化中施加教育性影响,虽然时效性不能与显性教育相比,但仍然能通过无意识这个载体发挥教育作用,这种作用有时更为深刻、持久。 部队隐性教育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一是弥补覆盖功能。隐性教育的“非正规”形式使得部队教育减轻了对教育时空的依赖性,得以从封闭走向开放,在集中统一的课堂式教育之外开发利用新的教育资源,全方位地发挥教育作用。同时,隐性教育可以持续地发挥教育影响,弥补显性教育时间内教育成效易受外界负面因素冲击的局限。二是合力共育功能。把部队教育内容和要求融入到官兵日常的训练、管理、生活的环境和活动之中,一方面使各种教育性因素在价值观念和目标追求上达到一致,从而形成教育导向的合力:另一方面使得军事、政治、后勤、装备技术的指挥员都成为部队教育的主体,形成教育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三是自我教育功能。隐性教育满足了官兵自主、自尊的需要,较好规避了官兵的逆反心理,官兵由于自我发展的需要和无意识的作用,能够主动投入到教育环境中,通过自我体验、自我抉择达到自我完善,把教育活动中所传递的先进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内化为自身的自觉认识。四是深层强化功能。隐性教育淡化了教育与被教育的地位区分,创设并利用有教育意义的情景氛围,使官兵在没有外在压力的情况下不经意间接受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一方面,官兵思想经由量变到质变,这种水滴石穿的转变能够触及官兵的思想自觉,使思想成长更为深刻;另一方面,隐性教育在传递思想政治认知的同时,培养了官兵的思想情感和思想意志,促进了官兵思想的知、情、意全面发展,这是单一的说理和通常的显性教育所不能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