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4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105X(2006)04-0001-05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发展以及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阶段向大众化教育阶段的转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科学地回答了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提倡什么样的道德风气、应该确立什么样的价值导向、应该遵循什么样的行为规范等重大问题,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如何系统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一个崭新命题。 一、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一起,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荣”和“辱”本身是指道德行动主体内心的一种心理状态[1]。“荣”是情感上的一种满足感,“辱”是道德行动主体的羞耻之心,它们构成行动主体的行动动机。荣辱观是人们对荣和辱的根本看法和观点,是人们日常工作、生活,或者说维持正常社会运转的最基本的一种伦理价值观念,是对人们是否履行一定的社会义务和是否表现为应当的行为的道德价值认识和评价。作为道德观和人生观的重要内容,荣辱观集中体现一个社会对特定思想行为的价值取向。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荣辱观的最新概括,它实际上囊括了国家观、人民观、科学观、劳动观、人际观、义利观、法纪观和生活观等十分丰富的内容。“八荣八耻”既是人们社会道德责任的“基本底线”,也是人们道德理想的“崇高追求”;既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道德建设的新标杆,也是社会风尚和建设和谐社会的新标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旗帜鲜明地告诉人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什么是高尚的、什么是卑劣的,什么是必须提倡的、什么是坚决反对的。这些既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主要内容,恰恰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所在。 2、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针对当前社会风尚和道德建设的实际情况,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历史经验,为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求,提出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特别是针对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道德领域存在的“失范”现象,提出了鲜明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导向,明确了道德评价和人生评价的标准,对于人们分清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的界限,推动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社会呈现出政治高度稳定、经济迅猛发展、各族人民安居乐业的景象,人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变化不仅展现了国家的生机和活力,也为个人摆脱精神上的束缚,潜心创造,追求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提供了现实可能。与此同时,社会生活的一系列急剧变化,也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形成带来了重大影响。一方面,绝大多数大学生能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对待生活和学习,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个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发挥;另一方面,一部分大学生崇尚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甚至有的人道德沦丧,是非、善恶、美丑不分,在人际关系中表现出极端自私自利,对待“国家”、“人民”这样一些非常神圣而崇高的字眼反应淡漠,个别学生好逸恶劳、见利忘义,甚至违法乱纪[2]。这些现象既反映了现阶段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社会进步与价值多元的激烈冲突,也凸现了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必要性与迫切性。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为我国改革开放处于关键时期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条件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明确的可操作标准;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价值尺度。 3、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规范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前提,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保证。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科学精神的有机统一,是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动力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