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82-058;G6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608(2006)04-0036-05 21世纪初,大众传媒日新月异地发展使人类步入了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除了图书、报刊、电影、广播等传统媒体之外,以因特网、电视等为标志的当代新兴媒体构成了未成年人成长的重要环境,为未成年人的学习生活开辟了新的渠道,正在日渐深刻地影响着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观念和人际关系、交往方式,影响着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正因为此,近年来我们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媒体环境问题,强调“要增强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感,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1]。现就此作些粗略的探讨。 一、媒体环境在未成年人道德素质养成中的重要地位 现代社会是一个媒体高度发达的社会。可以说自从人呱呱坠地始就处于各种媒体的熏陶、感染、教化之中(甚至生命躁动于母腹之时,就受到音乐等媒体的胎教影响),媒体环境已经成为与经济、政治、文化环境同样重要、关系到未成年人发展的关键的社会环境。尤其是以电视、光盘、网络等为代表的新一代大众传媒的发展。使得这种环境的作用尤为凸显。 第一,作为构成社会德育环境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媒体对未成年人道德素质的养成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社会是进行公民道德教育的大课堂。”社会环境的优劣对未成年人思想品德的塑造十分重要,而媒体则是构成社会德育环境的极其重要的部分,有着特殊的渗透力和影响力,而且这种影响几乎是水银泻地,无孔不入,融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各个角落,对未成年人道德素质养成、积淀和巩固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人们常说“一部好电影教育了几代人”,“一本黄色小说害了千万青少年”,“一个坏游戏造就了几个杀人犯”,这都是对媒体作用的评价。再从道德养成教育的规律来说,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青少年道德意识的形成及其行为习惯培养的整个工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从道德形成、发展、完善的全过程看,无论是在学校所接受的德育教育,还是在家庭所受到的德育熏陶,要转化为个人的道德素质,一时一刻都离不开由媒体环境等构成的社会德育环境的作用。如果社会德育环境的熏染与学校德育、家庭德育的内容要求相互冲突,那么学生从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中所受到的正面影响就会大大削弱,很难积淀为社会所要求的道德品质,甚至会起到反面的作用,出现“5+2”等于0或者小于0的结果,转化成与社会要求相悖的品德素质。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尽管我国有关部门已经实施了银幕荧屏净化工程,但仍有67.2%的未成年人表示“经常看到”或“偶尔看到电视荧屏上含有暴力、凶杀、恐怖等内容的影视节目”。有36.4%的未成年人认为近半年来的成长环境“没有变化”[2]。各种媒体有关暴力、凶杀、恐怖、色情等内容的影视节目给未成年人道德培养带来恶劣影响的报道也是不胜枚举。作为社会德育的重要部分,媒体对未成年人的品德塑造起到了家庭和学校德育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一环节如何,直接关系到能否铸成我们社会和时代所需要的未成年公民道德素质的坚固链条。 第二,媒体担负着正确道德价值观导向的任务,关系到未成年人道德素质养成目标的实现和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道德人格塑造。 我国的大众传媒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肩负着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重任。2004年底,上海团市委、市少工委和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联合展开了“未成年人的媒体需求调查”。调查显示,当代媒体作为一种全新的社会力量,已经成为影响未成年人成长和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渠道,对未成年人的覆盖和渗透也越来越大。特别是互联网等新兴e媒体的崛起,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调查分析,随着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增长,传媒对未成年人的影响特别是对未成年人社会化的影响将日趋重要[3]。这昭示我们,既然媒体对未成年人的品德影响和渗透是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既然媒体的育人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我们就应该努力改善媒体环境,加强媒体的育人功能,利用媒体对未成年人施加良好道德的熏陶,进行社会主义道德价值观的导向,以促进未成年人养成我们时代和社会所需要的公民道德。 第三,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的道德养成受到媒体的影响更大。 道德养成教育是由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的。俗话说“教妇初来,教子婴孩”,道德素质养成的最佳对象是未成年人。这是因为未成年人正处于身心发育成长的过程中,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思想品德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而处于青春发育期的青少年的生理特点、充满好奇心、道德认知能力不足、道德判断和评价水平较低等心理特点,决定其在道德行为的选择上就具有极强的模仿性、盲从性。媒体所介绍、宣传的人物的品德、行为,就成为他们道德思维、道德行动的榜样。据报道,广东佛山曾发生了一名7岁幼儿到歌厅耍大款派头、找“三陪”小姐的荒唐事。统计资料显示,许多犯有抢劫、杀人、强奸等恶性案件的未成年人,其犯罪动机、手段都是从媒体上学得的。这表明未成年人的知识、思想水平决定了在他们道德素质养成中受媒体的影响较之成年人更大。这也启示我们,应根据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等特点,在他们的道德养成教育和实践中,花大力气建设有利于未成年人优良品德生成的健康媒体环境氛围,培养良好的社会文明风尚;通过媒体进行正面的教育、引导、训练,使他们“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或者在坏品德、习惯刚刚形成时得以矫正,帮助他们较快地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同时,在未成年人道德素质养成过程中,家庭、学校和社会都要时刻注意各种不良媒体信息的有害影响,将负面作用减少到最低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