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一篇文章里①,笔者从“面”的范围,开列与介绍了与吕进先生截然不同的“成果清单”(包括三十部当代诗学专著、十几篇重要文论、四十多位学人),以此在总体评价上,纠偏吕先生关于二十世纪下半叶中国新诗研究的“失察”。拙文的整体性评断,虽属蜻蜓点水,但依靠翔实材料,也大致反映出当代诗学前沿地带,确实活跃着一支中青年研究力量。多年来,这支前卫队伍,遭遇主流话语掣肘、为时尚文化挤兑,同时也承受着来自诗歌写作第一线的苛责。现在,笔者拟从这群人中,抽样若干,进一步深入“评点”,弥补上一篇文章做整体概括时,对“个案”有所忽略的欠缺。试图透过个案,近距离看看这一批人,这二十多年来具体干了些什么:是在迷茫险要的地带,努力探索,有所结果,还是缩在“后方”,做平庸的重复“建设”。借此,也回应多年来,诗人们普遍对批评理论的不满。有必要重申的一个基本事实是,如果说二十世纪后二十年,中国新诗取得了自她诞生以来最长足的发展,那么至少可以肯定与与之互动的当代诗学有关,特别与一系列前沿诗学地带的勘探有关。 二 徐敬亚 提到当代前沿诗学,不能不提到徐敬亚。徐敬亚的重要性是干了两件大事。 第一件:写于一九八一年、正式发表于一九八三年的《崛起的诗群》(三点五万字),犹如一枚重磅炸弹,炸响了当年解冻之后仍相当沉闷保守的诗坛。虽然该文在当时被视为“大逆不道”,屡遭批判,但随着时间推移,它的意义日渐显露,无可争辩地进入百年新诗理论发展史和现代文学史。 《崛起的诗群》是第一篇全面评述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宣言式文章;是朦胧诗创建过程中,为争取艺术生存权利发出的最强烈的第一声呐喊;也是对朦胧诗进行的最早、最全面的艺术阐释。它对旧诗歌秩序造成严重打击,理论上启动了一代青年的诗歌感觉与诗歌意识;影响了一代诗歌及文学评论。由于当时大规模的批判,反弹出广泛的阅读影响,《崛起的诗群》成为一次现代诗歌的普及传播载体。新时期现代诗发展到今天,与这篇文章大有干系。 第二件事:徐敬亚策划组织“中国诗坛一九八六现代诗群体大展”。大展以七个整版、十三万字规模,发表六十八个民间社团流派、一百余位诗人的作品、宣言,以及他本人写的《生命:第三次体验》及《编后》,为大陆后现代诗歌整体浮出水面,摇旗呐喊,推波助澜。其正面影响是,促进艺术民主,开辟了中国民间诗歌大规模集结的先河,促成现代诗歌编辑、解读、评论方面的民主风气,大大激活民间诗歌写作的探索、实验风气,为大陆现代和后现代诗歌的生长打开空间。 其负面作用是:夸张的诗歌规模、注水的诗歌流派、放肆的诗歌主张和写作风气,由此得以泛滥,形成了现代诗嬗变超速的不良后果。“领头羊”所带来的流弊非浅。 八十年代末,徐敬亚推出《崛起》的姊妹篇《圭臬之死》,论述了从“朦胧诗”到“第三代”的演化过程,继续保持一贯的前倾姿态。后来有《隐匿者之光》及《父亲应当及时死去》,则论述了九十年代诗歌到“下半身”写作。 徐敬亚产量不多,时隐时现,但每一次“现身”,都加速对陈旧诗歌的冲击,参与新时期现代主义诗歌的更新。徐敬亚视野宏阔、汪洋恣肆,凌厉而辛辣。语言的灵光在汩汩涌冒中,闪现华彩,同时开了散文式直觉诗歌评论的先例。 周伦佑 与徐敬亚有类同之处,且更为激烈的是周伦佑。陈超曾评论说:周伦佑是我们这个时代真正少数的精英之一;周伦佑是炫耀的、雄辩的,构筑体系毫不手软;他的遗世狂傲和吁求拥戴心理令人惊异地扭结在一起②。 周伦佑先是刮起“匪夷所思”的非非主义飓风,让人陷入“还原”迷宫,继而点燃“红色写作”③ 火焰,高扬体制外写作旗号。经过实践调整,最后走向“拒绝后现代,走向本土,介入当下”的归宿。用简单的术语概括周伦佑的体系——“变构说”,是最恰当不过了。变,充满颠覆、消解;构,意味建设、整合。前者集中体现在“反价值”论上,后者体现在“红色写作”中。 “反价值”论包括八十年代中期写的《变构:当代艺术启示录》、《反价值》、《第三代诗论》和《非非主义诗歌方法》等文论。周伦佑令人震惊地进行价值大扫荡——清除伪价值、中止五大价值系统、取消“两值对立”结构、取消价值评价、取消价值词(特别是取消形容词)、反美、反情态、反真实……与此同步进行身体力行的实验。 笔者十年前曾指出:这种文化解构理论,带着相当虚幻、超前的成分,但都深刻体现出第三代于文化重重困惑悖论中的突围精神、冒险精神和创造精神。在这一系列不无极端乃至谮妄的设想中,有意思的是,它并不完全步西方某学说的后尘,也不拾东方正宗亚宗、种种儒道释的余唾,而是一种几乎来自自身实践的“异想天开”。这种假说(包括蓝马的“前文化思维”)是大陆后现代诗最具冲击力的本土理论“源头”④。 经过磨难后的周伦佑,九十年代提出“红色写作”。其宗旨是:“从文本转向现实,从模仿转向创造,从逃避转向介入,从水转向血,从阅读大师作品转向阅读自己的生命。”“深入骨头与制度,涉足一切时代的残暴,接受人生的全部难度与强度,一切大拒绝、大介入、大牺牲的勇气。深入虎口的大无畏精神,写别人不敢写的,写别人不准写的主题与梦想。”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