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2826(2006)03-0059-05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经过20余年的辛勤努力,取得了显著成绩,初步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中国化成果为理论基础的学科体系,构建起了基本框架和进一步发展的平台。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设立,思想政治教育(硕士、博士研究生专业)成为其下独立的二级学科,与本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名称上取得了一致,标志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建设进入了新阶段。认真回顾、总结其发展历程,积极正视、研究面临的发展性问题,对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学科历程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讨论。1980年8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了题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的文章。1982年,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召开政治理论教育座谈会,一致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1983年7月1日中共中央批转的《国营企业职工政治工作纲要(试行)》的通知指出:“中央和地方要筹办以培养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干部为目标的政治院校。现有的全国综合性大学、文科院校,各部、委、总局所属的大专院校,有条件的都要增设政治工作专业或政治工作干部进修班”,“努力造就一大批思想政治工作能手,一大批精通思想政治工作的专家”。[1] (P380、381)为了贯彻落实这一精神,教育部于1984年连续发出三个文件,布置在一部分高等院校设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开办本科班、第二学士学位班、大专起点本科班的工作。1984年暑假过后,首批思想政治教育本科和第二学士学位的新生在13所高校入学。到1989年开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校发展到36所。 1987年5月29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指示“有关院校要认真办好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办好第二学士学位班,并创造条件培养这方面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为造就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门人才开辟一条新路”。[2] (P1420)为此,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修订硕士、博士研究生专业目录时,在政治学一级学科中增设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军事学一级学科中增设了军队政治工作学专业。经过严格审批程序,1988年全国有10多所高等院校获准首批招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1990年学科评议组正式通过相关学校的硕士学位授予权。经过短短几年时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即由本科进入硕士研究生培养阶段,开辟了培养思想政治工作高级专门人才的新途径。 1995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酝酿申报博士点,国务院学位办委托许征帆先生和张静如先生等到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学校进行调研,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教学、科研和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情况作综合评估。得出的结论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经过十年的建设,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存在着理论性不强和本科、二学位与硕士生专业层次不够清晰的问题,建议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合并,发挥综合优势,共同建设博士点。这一建议得到采纳,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当时的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发的《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在法学门类下、一级学科政治学中有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专业名称没有变动,仍然是思想政治教育。从1996年至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点的评审工作已经进行了五次(1996年、1998年、2000年、2003年、2005年),在高等院校、军事院校、党校系统中,共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近200家,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46家。 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建设的深入,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和社会现实的需要,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成为党中央、政府管理部门和学术界的共识。思想政治教育硕士、博士研究生专业,与本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保持名称一致,成为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中的一个独立二级学科,标志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建设进入了新阶段。 二、研究对象 任何一门学科的形成,都有其独立的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的确定性和科学性,是衡量一门学科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从诞生的那一天起,研究对象问题就一直存在争议。充分认识研究对象问题的重要性,对不同见解进行科学评析,揭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中的特殊矛盾,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研究对象,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研究对象,学术界一直存在“一个规律论”和“两个规律论”两大“学派”。具体来说,两派之中又有不同看法。 1.“一个规律论”。主要有四种观点:第一,以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为研究对象;第二,以人们的政治思想、政治行为的形成和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第三,以人们的社会主义思想意识的形成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第四,以“思想关系”为研究对象。[3] (P42)上述观点各有其特色和理由,但也都存在着缺陷。第一种观点内涵不明确,学科研究对象的完整性和严谨性未能充分体现。第二种观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应研究人们的政治思想、政治行为形成和发展规律,这是可取的,但人们的政治思想、政治行为如何形成,没有界定与说明,会给“自发说”留下空间。第三种观点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主义内涵与性质,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共性与一般性,思想政治教育自有阶级社会以来就存在,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第四种观点则失之过宽,没有突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政治性。思想关系的内涵非常丰富,外延也非常广泛,不同的学科领域有不同的认识,同一学科领域在不同的角度也有多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