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北极星动不动 中国古人讲天人关系,因此有两门科学比较发达,一是天文学,一是医学。 古代天文学主要用于制订精确的历法。历法水平高低,表现在精确度上,这也是天文学水平高低的标准。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中国人就已经将一年长度定为365又1/4日。这是长期观察推算的结果。那时确定了一年分四个季度:春夏秋冬,分十二个月,二十四节气。这是当时最前沿的科学水平,是阴阳家研究的成果。同时他们说,每一天都有自己的特点,有的不宜动土,就是说这一天不能挖土;有的不宜出门,就是说不能出去做事,指出哪一天应该做什么事,不应该做什么事。并且说如果按他们说的做,就吉利;不按他们说的做,就有凶祸。西汉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迁说“未必然也”,并认为这种说法“使人拘而多畏”。司马迁说“未必然”,也就是说,不宜动土的那一天,即使动土了,也不一定会招灾惹祸。这是对当时科学界的某些说法持一种怀疑态度。怀疑与批判是科学精神的基本特征。由此可见,司马迁是有科学精神的,头脑是清醒的,不被当时的科学权威所迷惑。但他还是充分肯定当时的科学成果,认为四季变化是客观规律,不可违背,人们还是应该遵循的。 人的认识要受到社会实践的检验。一般的实践都是人动手去做,但是天文学的实践却不是那样,人不能到太阳上去实践,更不能到北极星上去实践。天文学的实践主要是观测。中国古代许多天文学家都讲北极星是天的中央,不动,众星围绕着它转。祖冲之的儿子祖暅认为用仪器观测北天不动的地方,是在北极星外面一度多的地方。到底是多数天文学家的传统说法对,还是祖暅的说法对呢?几百年后的北宋科学家沈括用长窥管来观察北极星。初夜,北极星在窥管中,过一会儿再从窥管中观察,看不到北极星,北极星到窥管外面去了。他逐渐放大窥管,经过三个月校正,让北极星在窥管内旋转。每天都可以看到北极星在窥管内旋转,“夜夜不差”。最后,他测定北极星离不动点(即北极)有三度多,因此只能说北极星是离北极最近的一颗明星。 祖暅和沈括通过观测,肯定了北极星不在北极点上,北极星不是不动的天中央,而是围绕北极点旋转着。因为它离北极点最近,所以它旋转的圈子最小。这个问题解决了。但是,他们两个都是经过认真观测,得到的结果却不一样,祖暅说是一度多,沈括认为有三度多,相差约两度。这是怎么回事?有几种可能:一、“度”量不同,祖暅所用的度大,而沈括所用的度小;二、度没有变化,测量的误差不一样,这有四种情况:一是前对后错,二是前错后对,三是前后都错,四是前后都对。一度多与三度多,怎么会都对呢?这里还有一种可能:观测对象变化了。究竟是哪一种情况呢?这里留给读者去思考。天文学家是有答案的。 二、学会吃东西 这个问题太奇怪了,谁不会吃东西呀?婴儿一出生,就会吃东西,这是人的本能,根本就不用学。别着急,请听我慢慢道来。 中国几千年来,有很多人研究饮食问题,形成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做菜讲究形色香味,注重赏心悦目,清香可口。但不讲营养,有很多教训。古代人总结说:“肥肉厚酒,务以自强,命之曰烂肠之食。”古人认为肥肉和浓酒最有营养,吃这些能够强壮身体。但是,吃多了,会坏肚子,所以把它称为“烂肠之食”。肥肉和浓酒成为腐烂肠胃的食物,这叫物极必反。 以后,西方科学发达了,从科学营养的角度对食物进行深入研究。20世纪50年代,西方科学研究成果认为,人的营养主要有三要素:脂肪、淀粉、蛋白质。这三者在人体内都会转化成能量即热量,同样量所产生的热量,脂肪最多。因此认为脂肪营养最高,于是脂肪身价就提高了。当时国家定价,猪肉肥膘厚的最贵,瘦肉最便宜。于是,有钱人就能够经常吃肥肉,穷人望着肥肉流口水。二十年后,有的国家心血管病患者大幅增加,死亡率升到第一位。科学家进行研究发现,病因在于动物脂肪摄入量过高,也就是吃肥肉太多。为了减少心血管疾病,当然应该少吃动物脂肪,主要是肥肉。各种媒体也反复报道这样的信息,医生也告诫患者要戒烟戒肥肉,提倡吃蔬菜和海鲜。在这样铺天盖地的舆论攻势下,谁能不信科学?一说吃肥肉多,容易得心血管病,许多人就不敢吃肥肉,甚至一见肥肉就恶心。特别是有钱人,讲究吃,也有钱讲究,于是不吃肥肉,连瘦肉也不吃了,天天吃鱼虾和蔬菜水果。这算学会吃的科学了吗?不见得!江苏太仓的金星村,年人均纯收入超过六千元,但该村部分村民却得了一种怪病,经常出现头晕症状,个别严重的会无缘无故地晕倒,有的甚至丧失劳动能力。卫生部、科技部和国家统计局联合进行调查研究,结论是:江苏省人均贫血患病率是26.5%,太仓的贫血患病率达到61.9%。我国人均贫血患病率只有20%。经研究发现,太仓人患头晕病主要是因为缺铁性贫血所致。这些富人为什么会缺铁呢?科学研究表明,缺铁的原因主要有四种:食物短缺,钩虫病,妇女月经影响,胃部疾病。后三种被排除了,那只有“食物短缺”。他们很富裕,不可能短缺。这究竟怎么回事呢?在深入调查后,发现村民饮食结构存在问题。村民袁建英说:“现在我们生活条件好了,鱼虾、蔬菜我们一直吃,就是肉不大喜欢。”喜欢吃鱼虾、海鲜和蔬菜,很少吃肉,是这个村的普遍现象。鱼虾海鲜食品,铁的含量很低,偏食造成缺铁,缺铁引起怪病。猪肉吃太多,容易引起心血管疾病,但太少也不行。科学研究只讲了吃得太多容易患病,没有讲太少如何,也没有说多少为宜,这说明科学还不全面。再加上片面宣传,推向极端,造成偏食,最后导致“怪病”。不能正确理解科学,自然不会正确利用科学,好的东西被歪曲成有害的东西。这里缺的正是科学精神。